比干真的是被纣王处以剜心之刑而死的吗 历史上
历史趣闻 2025-03-28 01:15www.dkct.cn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比干之死,一直是众多读者们关注的焦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位忠臣的生死之谜,为大家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比干,子姓,比氏,名干,是沫邑(今河南淇县)的杰出人物。身为帝王文丁的次子,帝辛()的叔叔,他被誉为王叔比干。作为殷商王室的重臣,比干在年仅20岁时便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帝乙驾崩后,他又以托孤大臣的身份辅佐纣王帝辛,先后辅佐两代帝王,可谓忠心耿耿。比干不仅忠君爱国,更是为民。他敢于直言劝谏,被誉为“亘古忠臣”。他在政的40多年里,积极主张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致力于富国强兵,深受后世推崇。谈及比干的死因,人们首先可能会想到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描述。小说中,比干因火烧狐狸洞而遭到纣王宠妃妲己的记恨,最终被纣王处以剜心之刑。这只是虚构的故事情节,并非历史事实。据史载,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暴虐荒淫。比干因为强谏三日不去,触到了纣王的逆鳞。纣王质问比干何以自恃,比干回答“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王愤怒地说:“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最终杀了比干并剖视其心。比干终年64岁。由此可见,历史上的比干确实是因为直言劝谏而被纣王剜心致死。他并没有受到旁人的蛊惑,而是纯粹因为忠言逆耳。这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伴君如伴虎”的古代智慧。比干的一生忠诚耿直,他的死更是为他的忠诚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他的事迹激励了后世无数忠诚国家、忠诚民族的人们,为了正义和真理而勇往直前。比干,这位殷商忠臣,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上一篇:张公瑾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他有哪些传奇经历?
下一篇:没有了
历史故事
- 比干真的是被纣王处以剜心之刑而死的吗 历史上
- 张公瑾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他有哪些传奇经历?
- 奇怪!古时候处罚犯人为啥非要等到秋后问斩?
- 揭秘:为什么古代造反的大多是文臣呢?
- 朱棣留下一道圣旨,200多年后被清兵发现,圣旨
- 张鲁割据汉中近三十年,为何却降了曹操呢?
- 张梁的生平如何?他为何要参加黄巾起义?
- 盘点三国时期不出名但是能力很强的五位谋士
- 赵国最后一位君王赵幽缪王,杀李牧自毁长城,他的
-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伤亡4万人,那日军伤亡多少
- 晋平公之子:晋昭公的简介
- 乾隆最疼爱的儿子最后是何结局?
- 刘备得了天下后出于什么方面的影响 为什么要杀
- 汉朝到底有多强呢 能强到什么样的程度
- 司马炎在刘禅的棺材里放了草鞋、酒杯和裙子,
- 乾隆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风流的帝王 这个什么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