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照片,关键画像上面压根不像,怎么还

历史趣闻 2025-03-28 02:22www.dkct.cn历史人物

看过古装剧的朋友们或许会有一个疑问,古代人是如何通过通缉告示捕捉那些犯罪潜逃的人的呢?实际上,古代的通缉制度与现代有着诸多不同,却同样充满了智慧。

在古代,身份证并非现代人的专利。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便首创了“照身贴”,后来陆续出现了度牒、商贾、路引等身份认证文件。这些证件对于古人而言至关重要,没有它们,就连客栈都无法入住。更为特别的是,古代社会除了日常活动外,还实行了宵禁制度。夜晚,街头游荡的人若是没有官府的身份标识,很可能就是潜逃的罪犯。在古代,被通缉的人几乎无处藏身,因为他们的身份一旦暴露,就无法继续潜伏。

古代中国有着一套保甲制度,类似于今天的社区管理机构。在古代,人口流动并不像今天这样频繁,大部分人终身居住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如果在某个区域出现陌生人,他势必会遭到当地居民的盘问。即便这名陌生人是技艺高超的盗匪,面对持续的盘问,他终究会露出破绽,进而被官府缉拿。

每一张古代的通缉令都附有悬赏金额,金额多少不等。正如我们现代所见的那样,“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总有人会被悬赏金额吸引,协助官府捉拿罪犯,这些人的行为有点类似于现代的赏金猎人。

在这三大制度的追击下——身份证的识别、保甲制度的盘问、通缉令的悬赏,古代官府基本上能够成功缉拿到大部分罪犯。这样的制度设计既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智慧,也展示了古代人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努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通缉令上的照片和罪犯本人有所出入,古代人依然能够通过上述方式有效地捉拿罪犯。不得不说,古代的通缉制度虽然简单,但却十分实用。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