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为何会出现打更 古人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历史趣闻 2025-03-28 06:02www.dkct.cn历史人物

深夜里,中国古代的城镇都会传来悠扬的打更声。今天,风趣网的小编带大家走进古人的夜晚,探寻那古老的打更传统背后的故事。

在古代中国,夜晚被精细地划分为“五更”。为了告知民众时间,许多古都、古镇和古代市中心都设有钟楼和鼓楼。钟声、鼓声交织,宣告着夜的深度。而在一些地方,更有“更夫”穿梭于大街小巷,他们手持梆子,边敲边喊,让市民们知晓此时的时间。

打更,古称击柝。柝,是一种木质响器,长约尺许,有柄。更夫在夜间巡逻时,边走边敲梆子,那声音在夜空中回荡,让人心生安宁。全夜分为五个更次,但更夫需要敲梆六次。从晚上八时的定更开始,每隔两小时一更,到午夜十二时的三更天最为深沉。在五更结束后,黎明便已来临。

值得一提的是,打更并非随意乱敲,而是有其独特的节奏和规律。从三更开始,梆声是单一音节,每一次敲击都清晰有力,节奏感强烈。而到了春、秋、冬三季,夜晚时间较长,五更过后,更夫还会再加一次“亮梆子”。这次亮梆子只敲梆子,无规律的梆声如同急促的呼唤,提醒人们天已渐亮。

除了报时之外,打更还有另一重要功能——防火防盗。夜深人静时,更夫的高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不仅仅是提醒人们注意火源,同时也是对盗窃行为的警惕。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对安全生活的深深关切。

打更不仅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更是古人智慧与生活的结晶。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常能见到更夫穿梭的身影和悠扬的打更声,仿佛时光倒流,带我们回到那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古老时代。今天,我们或许能更深入地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感受那份古老的韵味与情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