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生为什么叫郎中呢 这个称呼到底有什么说

历史趣闻 2025-03-28 17:11www.dkct.cn历史人物

古代的“郎中”称谓探源

许多读者都好奇,古代的医生为何被称为“郎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长河,探寻这一称谓的源头。

在中国古代,郎中作为一个官职,其地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是员外级的高官,负责分掌各司事务。其实,郎中一开始是帝王的侍从官,随时向帝王提出建议,备顾问并随时听从差遣。他们的职责原为护卫、陪从。

那么,为什么郎中后来成为医生的称呼呢?这还要从战国时期说起。当时,郎中这一官职已经出现。在《韩非子·孤愤》中就有记载。到了秦汉时期,郎中的职责更加明确,掌管门户、车骑等事,内充侍卫,外从作战。尚书台也设有郎中司诏策文书。

随着历史的演进,清朝末年,郎中的官职正式被废弃。但在宋朝时期,郎中作为职事人员或亲随的称呼仍然流行。因为古代科学技术的不发达,医学常与巫术纠缠在一起,人们称有医道的巫医为郎中或大夫。

值得注意的是,大夫也是古代的一种官名。在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大夫世袭,有封地。而在宋朝之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从宋朝开始,南方逐渐习惯称医生为郎中,北方则称医生为大夫。

这种称谓的分化可能与地域文化有关。北方可能因大夫这一官职的流行而称医生为大夫,而南方可能因历史文化的差异而更倾向于称医生为郎中。有趣的是,北方人为了区分官名与医生称呼,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dài,而不读dà。

郎中的称谓经历了从官职到对医生称呼的演变。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官职制度的变迁,也反映了人们对医生和医疗行业的尊敬与认可。通过对郎中这一称谓的探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