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之战中唐军主将是谁?唐军主将李光弼的简
在唐天宝十五年(756)初,李光弼被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他率领军队从井陉(位于今河北井陉西北)出发,参与了一场重大的平定行动。他的军队先后攻破了常山、九门、赵郡等地。在五月,他与郭子仪在常山会师,趁敌人疲惫时发动攻击,在嘉山(位于今河北曲阳境)取得了大胜。随后,他们围攻博陵(位于今河北定县),这次胜利使李光弼的军威大振,也使河北十余郡的民众杀掉叛吏,重新归顺唐朝。
至德二年(757),史思明和蔡希德等人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北都太原。面对敌军,李光弼的兵力不足万人,但他却以智取胜。他先在城外挖掘壕沟,然后用挖出的土制作数十万土坯加固城垒。当敌人攻城时,他用大炮发射巨石猛击敌人。他还暗中挖掘地道,使敌人陷入陷阱。他不断袭击叛军,使史思明等人不敢接近。当史思明北返时,李光弼抓住了机会,大败蔡希德,歼敌七万。这一胜利既守住了太原,又保证了唐军左翼的安全。
干元二年(759)七月,李光弼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副元帅。面对史思明军的进攻,他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放弃了洛阳,守卫河阳(位于今河南孟县南)。他威胁到叛军的侧翼,使他们不敢西进。随后,他伺机出战,挫败了叛军对河阳三城的进攻,歼敌两万。
上元二年(761),朝廷命令李光弼收复洛阳。尽管他出兵作战,但由于当时叛军士气正盛,加上大将仆固怀恩的违反节度,他在邙山(位于今洛阳北)遭遇了失败。之后,他保守闻喜(位于今山西闻喜东北)。不久之后,他再次被任命为河南诸道副元帅,出镇临淮,统领河南诸道兵反攻叛军。他还曾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广德二年,由于朝廷的猜疑,李光弼在抑郁中离世。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誉与挫折,他的事迹值得被铭记。他的军事才能和智慧使他成为唐朝的一位杰出将领,他的忠诚和勇气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