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杜甫到底是如何死的-和传言中的一样吗?

历史趣闻 2025-04-03 15:54www.dkct.cn历史人物

在公元770年的宗大历五年四月,湖南兵马使臧玠掀起了动乱,无辜地杀害了潭州(今湖南长沙)的刺史崔瓘。一位曾在蜀地漂泊的诗人杜甫,因为战乱避乱至湖南,却没想到会遭遇这场无妄之灾。他的二十三舅崔伟正在湖南任职,多次邀请他前往。在乘船前往的路上,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境。

当杜甫的船行至衡州时,恰逢湘江水涨,被阻在耒阳县北的方田驿。连续五天,他们无法前进,更无法得到食物。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耒阳的聂县令得知情况,立刻派人送来了书信和食物援助。杜甫对此感激涕零,于是写了一首长诗表达谢意,但可惜的是,由于水势过猛,信件未能送达。杜甫只好无奈掉头,返回衡州。

因水势阻隔,聂县令在江上寻找杜甫而无果,误以为他已不幸溺亡,于是在耒阳县北为他建了一座衣冠冢以作纪念。由此,流传着一种说法,称杜甫因吃了聂县令送来的牛肉白酒过多而离世。

这一传说在唐中叶后广为流传,甚至被载入新、旧《唐书》的杜甫传中。这一传说并无实际依据,来源于郑处诲的《明皇杂录》和李观的《杜传拾遗》。但经过考证,这些记载都与事实不符。

实际上,杜甫并未抵达耒阳,而是在前往潭州的途中被大水阻于方田驿。方田离耒阳陆路有四十里之遥,舟行也需一日才能到达。当时江水汹涌,无法前行。虽然聂县令送来了书信和食物援助,但并没有派船迎接杜甫。杜甫的诗信未能送达县令,只好返回衡州,再次前往潭州。他从未第二次到达耒阳县,又怎会有第二次的羁旅经历?《明皇杂录》中的记载也有误,县令并未第二次赠送杜甫酒肉。

真正的历史事实是,杜甫在潭州(今长沙)与岳州之间的舟中离世,他的遗体后来运回偃师安葬。这一悲剧不仅展示了杜甫生命的终点,也留下了人们对他的无尽怀念和感慨。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