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只有三万兵马的李渊是如何夺得天下的呢?
从夺取兴洛仓后的盛况来看,瓦岗军的队伍不断壮大,领粮食加入队伍的人如潮水般涌来,络绎不绝,人数竟达几十万人。庞大的队伍人数并不能完全证明其实力。李渊在晋阳起兵,虽然只有三万兵力,但都是经过长期招募训练的精锐之师。单从人数上看,瓦岗军似乎占据优势,但实际上,李渊的正规军战斗力更胜一筹。
李渊与李密,二人虽出身相似,却在历史的舞台上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命运。这背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原因。
李渊在史书中被描述为“性情豁达,真诚坦率,宽宏仁厚,无论贵贱都能赢得他们的欢心。”而李密在史书中仅以聪明好学著称,未见其性格上的独特之处。
李密加入瓦岗时,正值其势力强大之际,似乎一切都在顺利中进行。他在战斗中常常以多胜少,顺风顺水。当他遇到强大的对手时,往往缺乏坚持下去的信心。一旦失败,他容易接受招安并选择投降,显示出明显的自信心不足。瓦岗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主要由流民和流寇组成,没有稳固的后方粮仓。他们为了生存而造反上山,主要目的是抢粮。这也导致李密必须不断抢下屯粮之地以聚兵,一旦无法达成,手下的人可能很快离散。这些因素都预示着李密的失败。
李密的一系列低级失误导致了号称百万大军的瓦岗军突然分崩离析。单雄信等名将因对李密杀害瓦岗军原领袖翟让的不满而投降。在遭遇重大挫折和部下的离心离德的情况下,一向足智多谋的李密失去了冷静。他放弃了中原的广大地盘,选择了投奔长安的李渊,最终陷入李渊的陷阱而出走,最终被杀害。
曾经风光无限的瓦岗军,在李密的领导下走向了衰败。或许,李密在决策时的犹豫不决和缺乏长远的眼光,以及对待部下的不信任和残忍手段,都是他失败的原因。他的故事让人不禁思考,领导者的性格和决策能力对于一个军队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历史故事
- 李渊只有三万兵马的李渊是如何夺得天下的呢?
- 此国当时是日本盟友,出兵20万进攻中国,现在却
- 韩信没有善终的原因是什么?
- 故宫最诡异的一道门 专家学者都无法解释!
- 楚怀王宁愿被囚禁,为何也不愿意回国?
- 说说古代女子爱美的奇葩手段 女子对美白的追求
- 揭秘:代国在春秋时期的实力如何?
- 张鲁母亲对刘备取西川有何重要影响?
- 孔彦舟:历史上最禽兽的父亲,强娶自己的亲生
- 被楚国灭掉的息国,是现在的哪里?
- 古人出家有多难?还有通过官府的考核吗
- 吕不韦的能力决定了他的结局?
- 古代没有肥皂,古人用什么作为洗涤剂洗衣服洗
- 曹操俘虏了吕布手下很多将领,为何只留下了张
- 韦俊为什么会降清?他投降后为什么没有被杀?
- 古代城门为什么朝离开 城门往里开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