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头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发生背景揭秘
历史趣闻 2025-04-03 22:17www.dkct.cn历史人物
枋头之战——东晋的悲壮北望
公元369年,晋大司马桓温,率领五万步骑大军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县)出发,踏上了他人生中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之路。
大军行进至枋头,距离前燕都城仅几十里之遥,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抵抗。这是一场殊死搏斗,是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较量。由于粮道断绝,晋军陷入了困境,无奈之下只得南归。
归途并非一帆风顺。晋军在前燕的设伏下遭受打击,又被赶来支援前燕的将领苟池截断归路。回到姑孰时,昔日威武的五万步卒,如今只剩下万余人。
虽然此战发生地点并不在枋头,但因为历史原因,被人们称为枋头之战。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冲突,更是东晋内部权力之争的集中体现。
背景回溯,兴宁年间(363年至365年),淮阳一带失守,洛阳城危在旦夕。守将沈劲以区区五百人坚守城池,表现出顽强的抵抗意志。前燕名将慕容恪、慕容垂兄弟的进攻下,洛阳失守,沈劲死节。不久,鲁郡、高平、宛城相继失守,燕军甚至攻掠到汉水以北地区。
桓温的第三次北伐(枋头之战),是在晋廷加大司马特殊礼遇的背景下进行的。这场战役早在开始前,就已有人预料到其结局。前秦两位大臣的对话中,申胤几乎百分百地预言了枋头之役的结局。晋朝皇室衰弱,桓温专制其国,晋廷朝臣未必和他同心。桓温骄而恃众,怯于应变,以大军深入,欲图不战而取全胜。如果日后晋军乏粮,军心摧沮,必定会不战自败。
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东晋内部团结与否的试金石。申胤的预言揭示了东晋群臣之间不团结的关键问题。在这场悲壮的北伐中,我们看到了东晋时期的英勇与无奈,看到了历史进程的必然与偶然。这场战役,成为了东晋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成为了后人研究东晋历史的重要参考。
上一篇:齐桓公是最早的称霸君主,为何结局却很悲惨?
下一篇:没有了
历史故事
- 枋头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发生背景揭秘
- 齐桓公是最早的称霸君主,为何结局却很悲惨?
- 元稹与韦丛的半缘情深是怎么一回事?
- 红山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源于内蒙古
- 古代皇帝为什么不提前传位安享安年 其实道理很
- 古代地位高的人自称都不一样 皇太子一般都自称
- 三国时期假节钺是个什么样的官职?有哪些人担
- 土木堡之变损失的将领有哪些 杨善迎回皇帝后又
- 司马炎是如何慢慢堕落的?他的生活有多奢靡腐
- 岳飞被杀的时候 他的部下为什么没有人出手救命
- 宣华夫人到底有多美?杨广父子二人都不放过她
- 刘邦和虞姬到底是什么关系 虞姬如果不自杀会怎
- 根特条约是在哪一年签订的 根特条约简介
- 关羽的大刀到底叫什么 关羽的武器有多重
- 晴雯的身世如何?为什么贾宝玉如此看重他呢?
- 世界最高大的狗,这哪怕在人类中也是超级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