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派军五十万围攻朱棣,为何他却哈哈一笑

历史趣闻 2025-04-04 01:57www.dkct.cn历史人物

勇哥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关于一位开国名将和他儿子的故事。

提及这位名将,大家都知道他的威名,他就是李文忠,江苏人氏。他是某人的外甥,又是某人的养子,身份显赫。李文忠年仅19岁便跟随朱元璋征战沙场,首次参战便建立了赫赫战功。此后,他转战各地,屡立战功,成为明朝的开国功臣,获封曹国公。

当1384年李文忠因病离世后,他的肖像被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地位崇高。他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曹国公的爵位。

李景隆年轻时便喜欢研读兵书,没有纨绔子弟的习气。当朱元璋驾崩后,李景隆得到了建文帝的宠幸,成为建文帝削藩的重要助手。他抓周王朱橚谋反的事件,展现了其果断和机智。

靖难之役的爆发改变了明朝的格局。燕王朱棣仅带领800卫士,面对城内外的十万明朝军队。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朱棣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斩杀了明朝军队首领,趁虚而入,一夜之间占领九门。

朱棣在河北真定与明朝大将耿炳文展开激战。耿炳文是硕果仅存的明朝开国将领,时年65岁。朱棣虽多次打败耿炳文,但在真正的决战中,他选择围而不攻,静待时机。而建文帝做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替代耿炳文北伐。

李景隆虽受建文帝器重,但朱棣对他评价极低。他评价李景隆“智疏而谋寡”,根本不适合指挥军队。果不其然,李景隆率领的50万大军在朱棣的巧妙战术下败得精光。最终,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建文帝的靖难之役失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虎父犬子的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李景隆虽然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地位,但并没有继承父亲的军事才能和智谋。在关键的时刻,他的决策失误导致了建文帝的失败和明朝格局的改变。这也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地位,真正的才能和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