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是东吴的栋梁之臣,为何他的评价却不高呢
在乱世之中,江东子弟多才俊,东吴尤为人才辈出。霸王和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大多出自这片土地。孙吴的辉煌,亦离不开诸多能人的支撑,比如那些我们在演义中熟知的人物,张昭便是其中一位。为何张昭的名气不如其他江东才俊?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世界,深入了解这位人物。
张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他年少时便好学不倦,与琅琊的赵昱、东海的同道中人闻名且相互交好。成年后,他曾被举荐为孝廉,然而他认为自身能力尚待提升,故推辞了这一称号,继续潜心钻研学问。
末年战乱频繁,张昭为了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当时孙策在江南割据一方,听闻张昭到来,立刻寻访并对他极为礼遇。二人关系如同密友,无话不谈。孙策对张昭极为信任,拜其为长史和抚军中郎将,将几乎所有重要事务都交给他处理。张昭为孙策的初期发展和规划做出了卓越贡献。
然而孙策英年早逝,临死前嘱托孙权:“内事托子布,外事全赖公瑾。”这里的子布正是张昭。从这一遗言不难看出孙策对张昭的看重和信任。张昭可以说是托孤大臣之一。他继续辅佐孙权,稳定东吴局势。
张昭对东吴政权的稳定厥功至伟。然而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并不佳,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在赤壁大战前,他曾劝谏孙权主动投降。人们因此认为他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他追求名利而投降。但实际上,从他年轻时多次拒绝举荐就可以看出,张昭并不热衷名利。战略上分析,张昭的主降其实并没有错。贸然开战可能会让江东的百姓陷入困境。把这当成他的污点实在冤枉。
张昭是一位富有远见和智慧的谋士。他不仅在孙吴政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他的决策和行动也是出于对整个局势的深思熟虑和对百姓的关心。他的才华和智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在乱世之中,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豪杰,值得我们敬佩和尊重。
历史故事
- 张昭是东吴的栋梁之臣,为何他的评价却不高呢
- 古代炎炎夏日没有空调 皇帝是如何避过炎炎夏日
- 春秋历史:郑国为什么会迅速没落?
- 杨玉环受宠多年,为什么一直没有生育子嗣?
- 忻贵妃深得乾隆恩宠,最后难产而死
- 街亭如果马谡换成王平会怎么样 街亭还会不会失
- 清朝皇帝上厕所时为什么要准备一盆烤焦的红枣
- 金圣叹点评水浒的时候,为何说林冲是毒人呢?
- 古人尸身为何能保持500年不腐-竟是因为这个
- 皇后身怀六甲却血崩而死,凶手竟是皇帝,死后谥号
- 李自成在北京到底搜刮了多少白银 光几箱子就让
- 玄武门之变后,跟着李世民一起反叛的哪些人都
- 王振身为一个太监 他是如何差点毁掉大名的江山
- 揭秘古代收入很高的一种职业,但没有女子愿意
- 秦始皇铜车马上面的伞那么简单吗 事实证明并不
- 元朝只经历了九十八年,是什么原因导致迅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