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同乡的发小,为何朱元璋杀了一个赏了一

历史趣闻 2025-04-04 10:44www.dkct.cn历史人物

你知道那个历史小故事吗?今天风趣网的小编为你揭晓其中的奥秘。

“苟富贵,勿相忘。”这句话出自《史记》中的陈胜世家。当陈胜还在给别人打工时,曾对身边的穷苦同伴许下承诺:“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不会忘记大家。”后来陈胜起义成功当了王,他的老伙伴们记得这个承诺去找他,结果却遭遇不幸。其实,历史上像这样的君王对待同乡发小的例子并不少,朱元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众人的拥戴下登基称帝。他回忆起小时候一起战斗、生活的伙伴们,对于那些一起打下天下的战友们,他给予了封爵和官职的赏赐。

尽管朱元璋出身寒微,小时候曾经放牛糊口,并受到过同乡的帮助,但在他成为皇帝后,对待他的同乡发小却有所不同。

第一位来拜见朱元璋的发小,用巧妙的语言勾起了朱元璋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他描述当年一起战斗的情境,让朱元璋心生感慨,于是给予了重重的封赏。

另一位发小听说第一个同乡得到了赏赐,也来到了京师。他激动地回忆起小时候一起放牛的情景,甚至提到了因为饿急了去地里偷豆子煮吃的经历。这位发小却没有意识到,他的回忆让朱元璋丢尽了面子。朱元璋已经是皇帝,身份早已不同于过去。他的行为无异于在公共场合揭皇帝的短,甚至调侃他的出身。朱元璋当然不能容忍这种行为,所以他愤怒地让人把这个发小拉出去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虽然朱元璋经常自称“本淮右布衣”,但他毕竟是皇帝,威严不可侵犯。那句老话“伴君如伴虎”说得没错,天子的威严是碰不得的。这位同乡发小就是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一味地“套近乎”,结果丢掉了性命。在紧要的关头,更要谨慎言行,“话到嘴边留半句”是明智之举。这样的小故事,背后却蕴含着大道理,值得我们深思。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