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的提议遭众群臣反对,倘若固持己见,可使北
公元976年,赵匡胤召集群臣于紫宸殿,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提议:迁都洛阳。这一想法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思熟虑呢?
自赵匡胤建立北宋以来,开封一直是其繁华的都城。历经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开封已成为市井繁荣、商贾云集的经济中心。而洛阳,自唐末以来战乱频繁,城市损毁严重,经济萧条,人口流失。赵匡胤此时提出的迁都洛阳的提议并非轻率之举。
随着南方的平定,赵匡胤开始意识到北方的辽国逐渐崛起。尽管辽国与宋朝暂时和平相处,但赵匡胤深知其侵略性,担忧其南下侵宋。开封作为都城,与辽国仅隔一条黄河,地理上缺乏战略纵深。黄河冬季结冰,开封将无险可守,若辽国大举南下,很容易攻占首都。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赵匡胤考虑迁都洛阳。洛阳拥有天然的防御优势:东有虎牢关、西有山谷险隘、南有嵩山、北有邙山。迁都洛阳不仅可以改善防御态势,还可以裁撤部分禁军,减少军费支出。
这一深谋远虑的决策却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北宋经商风气浓厚,大小官员在开封置办产业,享受繁华生活。迁都会触动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遭到强烈反对。赵匡胤的弟弟也不赞同迁都,认为天子守江山在于德政而非险峻地势。
大臣和亲人的反对让赵匡胤孤掌难鸣,只得暂时搁置迁都一事。五个月后,赵匡胤驾崩,迁都洛阳成为他的终身遗憾。
赵光义也有自己的考虑。他在开封府尹任上多年,培植了大量私党亲信。迁都洛阳将使他失去这些人脉优势,对其日后继承大统构成威胁。
迁都之议150年后,金兵攻陷开封,北宋灭亡。如果当初赵匡胤坚持己见,迁都洛阳,或许能避免这场悲剧。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只能让人叹息。正是赵匡胤当初的无奈放弃,使得百年后北宋遭受灭顶之灾,印证了赵匡胤那句“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的叹息。
历史故事
- 赵匡胤的提议遭众群臣反对,倘若固持己见,可使北
- 如果没有失街亭,诸葛亮能不能夺得长安?
- 朱棣登基之后为什么会将宫里的女子全部杀死 主
- 古代和亲为什么都是公主嫁出去?而不是别人嫁
- 雍正乾隆都束手无策的蒙古军团,最后竟然是败
- 如果吴三桂不造反,他能否善终?
- 古代大臣上朝时突然拉肚子怎么办 他们又会是什
- 雍正微服私访,为什么回宫后处死了几位大臣?
- 历史上的刘备托孤时说了什么?他做出了什么预
-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为什么不南迁?详解明朝不南
- 项羽为什么要杀了秦王子婴呢?这件事有哪些影
- 古人常说的一问三不知指的是哪三不知 这里面有
- 乾隆气势汹汹挖万历定陵 为何不敢动朱元璋墓
- 包拯死后21口棺材同时出城门 遗骸竟被打碎-
- 袁术和袁绍两兄弟如果联手起来 他们能够统一天
- 周瑜打黄盖的计策为什么能骗过多疑的曹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