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去世后,为何司马懿却再也不进攻蜀汉呢

历史趣闻 2025-04-05 00:20www.dkct.cn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英才辈出,各路豪杰为争夺天下而纷争不断。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谋臣武将纷纷崭露头角。其中,和等人是后世最为熟知的人物。司马懿和诸葛亮,这两位天资聪颖、才能出众的人物,一直互为对手。在多年的较量中,司马懿往往处于诸葛亮的下风。

当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竟然大哭了好几天。这哭声背后,或许蕴含了复杂的情感。司马懿之所以能掌兵权,并非单凭个人武力,而是因为他在适当的时候出现,抵挡了来自各方的压力。他有着远大的目光,志向是肃清万里、总齐八荒、一统天下。诸葛亮虽然是他在军事上的最大敌手,但在政治上,诸葛亮并不是他最大的对手。

诸葛亮死后,为何司马懿没有趁机攻打蜀汉?这或许与司马懿的深谋远虑有关。他明白,没了诸葛亮的蜀国已不足为患。与其耗费精力去攻打它,不如坐观其变。历史也证明,司马懿的决策是明智的。后主刘善并非治国之才,甚至在蜀国灭亡后还沉迷于享乐,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败。

三十年后的一个宴会上,有人一语道破了真相。他说:“纵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邪?”的确,诸葛主政时已经尽力恢复中原,但即便有诸葛亮这样的杰出人物也难以保证蜀国的长治久安。更何况像姜维这种才智远不及诸葛的人又怎么能够辅佐刘禅,保全蜀国呢?

从大局来看,吴蜀的败亡是历史的必然。地方豪强目光短浅,小富即安,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就会引发内乱。前朝遗老在后三国时期已经消耗了所有的优势,继续透支只会适得其反。司马懿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看清这一点。既然不能或时机不对,干脆示敌以弱。这种策略表明,不发兵就是伐兵,不进攻是为了放弃局部胜利,掌控大局。这才是真正的冢虎司马懿可怕的地方,绝非一个“忍”字可以概括。他的智慧和眼光,使他成为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上一篇:故宫里的三大未解之谜 至今无法解开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