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因让梨出名,为何却因为不孝被杀?
在中国历史上,孔融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事迹让人不禁思考,为何一个年少时让梨的孩童,成年后却会因不孝而被处死?
当我们现代人审视孔融时,很容易因其行为而过度评价或批评。要客观地评价孔融,我们必须结合他所在的时代背景。虽然孔融因不孝的罪名被杀显得讽刺,一些人可能认为他虚伪,但实际上,他可能只是在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孔融在担任北海相期间,他杀掉那些对父亲之死无动于衷的人,这是为了维护当时的孝道观念,也是出于政绩的需要。孔融并非没有能力,他在治理方面也有显著的成果。他在私下里对孝道的质疑和批评,也反映出当时对礼教的怀疑和反抗。
在东汉末年,儒家思想逐渐变得虚伪和腐朽。孔融作为当时著名的士大夫,很容易认识到这一点并对其进行反思。他之所以表现出不孝的行为和言论,可能是他对虚伪礼教的一种抗议和批判。
鲁迅对孔融的评价也有其独到之处。鲁迅认为孔融的罪名是破坏礼教,但在我看来,实际上是晋魏时代的人们在毁坏礼教的表面上的罪名被用来打击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比如孔融被杀是因为他与不孝有关,但曹操也并不是什么孝子。这样的罪名被用来打击那些反对自己的人。
鲁迅写孔融,也如同写自己。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的言辞偏激,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但这并非他的本性,而是因为他过于热爱中国文化而产生的激烈情绪反应。
这些有名的士大夫都有两面性:一方面追求务实,另一方面追求名声。孔融通过名声来获得政绩、建立功勋,同时在私下里进行非议和批判,甚至有过激的言论。了解这些后,我们就能理解孔融的行为和言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这不过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士大夫的觉醒和反抗罢了。他们试图在坚守自己的信念的面对时代的变迁和冲突做出反应。
历史故事
- 孔融因让梨出名,为何却因为不孝被杀?
- 曹操手下大将众多,为何曹操却很佩服夏侯渊?
- 虎父无犬女,关三小姐之墓中是否真的埋葬着关银
- 韩信手握大军,为什么韩信至死都不敢造反-
- 秦朝灭亡后,项羽为什么没有选择在关中定都?
- 古代皇帝都吃什么 所谓的御膳到底是什么样的
- 古代驸马洞房前为何要过宫女那关 这里面到底有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话是谁说的 是卫青还是汉
- 赵统是谁?赵统生平简介
- 明朝在南方还有百万大军 崇祯为什么不选择南迁
- 经历了整个三国时代的女子,辛宪英有何故事?
- 明英宗复辟后,他是如何对待景泰帝和他的嫔妃
- 刘禅是如何看待五虎将的?都赐了怎样的谥号呢
- 朱厚照的一些奇思妙想令人哭笑不得,曾放走叛
- 三国出身低贱的三位名将,他们分别是谁?
- 古代就有现代的调味料吗 古代的饭菜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