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歌女填词,太过情深至今广为传诵

历史趣闻 2025-04-05 08:06www.dkct.cn历史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关于元丰二年(1079年)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关乎一位名人的生活,更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人生的起伏波折。苏轼,这位北宋文坛的璀璨明星,与他的挚友王巩,共同见证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时刻。御史的弹劾使得王巩跌入低谷,他被贬至遥远的宾州监督盐酒税。即便在逆境中,人性的光辉依然闪耀。

王巩,字定国,身边不乏歌姬舞姬的陪伴。在被贬谪的日子里,他身边的众多侍从都离他而去,只有一位名叫宇文柔奴的歌女坚定地选择陪伴他。柔奴本是洛阳大户人家的千金,但因家道中落而沦为歌女。她跟随王巩,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如一。

几年后,王巩的流放生涯结束,苏轼为他们设宴接风。岭南的风土人情,在苏轼看来或许并不宜人。当问及柔奴对岭南的感受时,她淡然地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如诗中所言“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宁静与豁达。

苏轼被柔奴的言辞深深打动,他看到了这个女子坚韧的心和无比的勇气。于是,他为她填下了脍炙人口的《定风波》。在这首词中,苏轼称柔奴为“点酥娘”,这个词流传开来后,甚至超越了她的本名宇文柔奴。

这首词全文如下:“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首词展现了柔奴与王巩之间深深的情感纽带。在苏轼笔下流淌出来的不只是词本身的韵律美,更是其中蕴含的深情与人性之美。无论是艰难时刻的无私陪伴,还是回归后的从容微笑都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历史的传承中他们的故事与这首词一同被铭记流传至今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对于那些了解这个故事的人来说每一次读到这首词都会被其中蕴含的深情所打动。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