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投降,为何刘禅和孙皓的待遇不一样呢-

历史趣闻 2025-04-05 13:15www.dkct.cn历史人物

公元263年,钟会率大军攻伐蜀国,面对强大的敌军,蜀后主刘禅却选择了投降。在蜀国灭亡后,刘禅被魏国册封为安乐公,得以在优渥的环境中安享后半生。与刘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元280年吴国君主孙皓在战败投降后,仅仅被封为归命侯,其爵位明显低于刘禅。同样为投降之举,为何刘禅与孙皓的命运却大相径庭呢?这其中有三个主要原因。

古代王朝的传统是,新朝会将前朝的皇室后裔册封为王或公。曹魏取代汉室后,将汉献帝追封为山阳公。由于刘禅以汉室后裔自居,将自己视为汉室的延续,因此他在投降后被视为正统的汉室后裔,得到了魏国的优待。而孙皓虽然建立了吴国,但在汉朝时期吴国的地位仅为地方势力,因此其投降后的待遇自然较低。

刘禅投降时,吴国仍然存在。魏国优待刘禅的另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向吴国展示,即使投降也会被善待。而当孙皓投降时,魏国已经历了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并且全国只剩吴国这一割据势力。此时魏国不再需要向其他国家展示宽大政策,因此孙皓所能获得的爵位自然较低。

两位君主投降时的处境不同。刘禅投降时,蜀国仍有抵抗之力。他选择不抵抗而主动投降,这种明智之举也是他后来享受优待的原因之一。而孙皓则是在与晋国的长期战争中,在胜利无望的情况下才选择投降。他对晋国的抵抗更为激烈,因此投降后所受到的待遇自然较差。

蜀国投降后,其旧臣仍有很多在继续反抗。为了安抚蜀国人民和笼络人心,司马炎必须对刘禅优待。而孙皓投降时,西晋军队已基本上没有什么抵抗,司马炎无需通过善待孙皓来笼络人心。

虽然孙皓与刘禅都是投降,但由于以上三个原因,孙皓所得到的待遇确实要低于刘禅。这一差异不仅体现了两位君主在决策和行动上的差异,也反映了古代王朝的政治策略和人心的向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