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必须裁撤湘军,李鸿章为什么可以保留淮
攻克天京之后,湘军的裁撤成为了迫切的问题。曾国藩组建湘军的初衷,就是为了平定太平军的叛乱。如今目的已经达到,如果不及时裁军,恐怕会引起朝廷的猜疑。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历史教训,因此主动裁军是上策。
湘军在平定天平军的战斗中空前团结,但战后各派系的复杂关系使得曾国藩不能完全掌控。尤其是湘军中的嫡系,如围攻金陵的五万余人和一万数千人的水师,也难以保全。当时湘军的欠饷问题非常严重,难以维持军队的稳定,甚至在攻破金陵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哗变,幸运的是他们坚持到了胜利的来临。
凝聚湘军的众多因素中,钱财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每攻下一座城市,将领们会默认并鼓励士兵掠夺财物。在攻克金陵之前,湘军已经士气低落,攻克金陵后更是名利双收,更难维持其战斗力。
曾国藩也开始力推淮军的发展。湘军和淮军本是一家,淮军的崛起也为曾国藩多了一层保障。那么,为什么淮军壮大后能够一直保留而没有引起朝廷的猜忌呢?
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天平天国覆灭后,天下并未太平。曾国藩也未预料到捻军的崛起、列强的环伺以及中日之间的紧张局势。朝廷确实没有像样的军队可用,而淮军从训练、装备和战斗经验上来说,是全国最优秀的部队。不用淮军,无军可用。
李鸿章与慈禧的关系密切,慈禧对他极其信任。淮军的崛起也有慈禧扶植的成分,作为削弱曾国藩的一支力量。朝廷对淮军的接纳程度远高于湘军。李鸿章后来仅作为淮军的精神领袖,本人主要参与外交工作,进一步赢得了朝廷的信任,这也为淮军的保留创造了有利条件。
湘军的裁撤不仅是军事问题,更是政治考量。曾国藩主动裁军的表现,显示出其政治智慧和对形势的深刻洞察。淮军的崛起和保留,也是历史大势下的必然结果。
历史故事
- 曾国藩必须裁撤湘军,李鸿章为什么可以保留淮
- 夏朝才传了两代就灭亡,之后是如何复国的呢?
- 杨砺身为状元,为何混的却不怎么样?
- 皇帝李适有多抠门?士兵被气的发动兵变
- 盛产美女的广东梅州地区,为何这里的女子不愿外
- 张飞打仗喊燕人张翼德,关羽喊什么?
- 清朝宫女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人为什么不愿意娶她
- 现在看到的珍妃井连头的塞不进去 珍妃是怎么被
- 蜀汉在后期的实力为什么下降如此厉害 蜀汉的实
- 西汉最传奇的姬妾卫媪,生了三儿三女都是富贵
- 赵匡胤成为皇帝后,一个政策让英雄都成刀下魂
- 当初曹操刺杀董卓的七星宝刀到底去了哪些 最后
- 被网络文学骗了好久,原来明朝军队战斗力低,
- 霍去病故意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为什么他并
- 此陵墓比秦始皇陵还难挖 两千年来无一人能挖开
- 洪秀全死后他的八十八个老婆怎么样了 她们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