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二维码无法识别怎么办

天下奇闻 2023-03-16 11:59www.dkct.cn天下奇闻

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6月30日,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犯罪查控中心的民警公布了一起案件,在该案件中,有市民在用微信转账时收到了微信官方发来的提醒图片……警方表示,在用微信转账时,如果你的手机出现这个界面,一定要提高警惕,说明你当前支付存在巨大风险。

微信付款后有提示 没当回事丢了钱

大学生小芳喜欢购物,平日闲着没事,就爱看购物直播。不久前小芳看中了某位主播的一款特价商品,但该商品在各大购物平台上均已售罄,于是,小芳加入了该主播的粉丝群,想询问是否还有存货。入群后,群组内的“管理员”主动与小芳取得联系并表示,他们有“现货”,并且可以通过“粉丝特惠价”出售给小芳。

小芳心想,如此一来,不仅这个商品的价格比“直播价”更低廉划算,而且还能尽早拿到心仪商品,捞着个大便宜,她赶忙准备给对方转去货款。就在此时,微信发出了提醒,买东西心切的小芳,没有多想,仍然转账给对方。

没想到,数周后,满心期待的小芳没能盼到货品,在小芳试图通过微信与对方取得联系时,只得到了代表着被对方拉黑的红色感叹号。这时,小芳才明白,所谓的“低价折扣”“现货秒发”,不过都是骗子忽悠自己掏钱的诱饵。很显然,自己遇到“收款不发货”的骗子了!

在这15分钟 能否让您冷静下来?

警方表示,如果能让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核实对方身份,是否就能避免因为一时冲动陷入骗局呢?“虚假交易要警惕,风险提醒要留心”,有时候,多一分沉着小心、多一点冷静思考,就能躲避危险!为了阻止诈骗行为对被害人造成财产损失,微信支付构建了有效识别恶意账号和交易的安全风控系统。在付款过程中,当系统识别出收款方账户有异常特征时,微信会根据风险的程度对用户进行交易风险提醒或拦截。当系统识别出收款方账号涉嫌欺诈违规,或者恶意程度较大,微信会对交易进行拦截保护,提醒用户注意资金安全,对付款用户进行15分钟的保护限制。

“微信官方发送的警示界面是一段话,写着‘本次交易存在被骗风险,暂不能支付,请仔细确认对方身份,如确认无误可15分钟后再发起交易’,另一个界面上的话是‘对方涉嫌欺诈违规,为保护你的资金安全,避免被骗,当前交易暂时无法完成,请谨慎确认交易风险。’”沈阳反诈民警表示,转账时出现这两种界面,千万要当心了,当你收到上面这样的风险提醒或拦截时,很可能正身处骗局之中。

“转账冷静期”内 该做啥?

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犯罪查控中心的民警表示,在15分钟的“转账冷静期”内,市民应该尽量核实收款方的身份,仔细想想是否存在风险。“转账冷静期”解除后,可以根据核实后的情况,选择是否继续支付。

沈阳警方提醒,网购需谨慎“先付款后收货”的交易方式风险很高,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交易要提高警惕,谨慎确认,尽量使用可信的官方交易渠道。这样即使出现问题,也可以通过平台申诉退款退货。

利用微信设局 诈骗的方式都有哪些?

据介绍,微信中的好友基本都是熟人,很容易让人信任。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不法分子的诈骗工具,且微信作为网络通信工具,存在虚拟性,在发生金钱往来时,应保持相对的警惕性。警方出在微信中常见的诈骗手段,提示市民注意。

1.代购诈骗

骗子一般会以“低价代购”,“海外代购”为诱饵,待付款后,骗子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理由让你加钱,再一次付款后,骗子消失了,钱货两空。

2.“克隆”头像诈骗

骗子一般都是盗取了好友的账号,之后下载其好友中其他人的微信头像,然后把昵称改成一样,屏蔽所有人查看朋友圈,冒充好友进行诈骗。

3.二维码诈骗

骗子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为诱饵,但需要通过指定的二维码或客户端购买,骗取消费者进行二维码扫描,实则藏有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卡账号和密码等其他个人隐私。

4.刷单诈骗

骗子通过微信群发布招募兼职人员信息,待受害人添加其为好友后,以为网店刷单、提高网店信誉、向受害人支付佣金为由,要求受害人购买其指定的商品,有的犯罪分子直接发给受害人二维码要求扫码后付款。

5.伪装诈骗

一般骗子会通过附近的人、摇一摇的渠道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与你搭讪,骗取你的感情信任,从而进一步以借钱,资金紧张,上医院等为由骗取钱财。

6.点赞诈骗

点赞诈骗就是商家发布点赞信息但需要填写姓名和手机号码,一旦所征集的信息数量够多,这种网站和公众号就会自动消失,目的是套取更多人的真实信息进行诈骗。

7.假公众号诈骗

骗子会在微信平台上取类似“××官方”或取相似的公众号名称,让人误以为这是官方的微信公众号,然后进行诈骗。

8.招聘诈骗

骗子会发布优越的待遇来吸引待业中的人士,以各种报名费、佣金为由实施诈骗,待被害人缴费后骗子就会人间蒸发。警方提示,人才市场的大门每天一直都敞开着,待业人士不妨多走走,找个自己理想的工作。

9.“爱心传递”诈骗

骗子一般会以虚构的寻人和扶困的帖子以“爱心传递”的方式发在微信中疯传,引发不少善良的网民转发,实则帖内所留的联系方式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

10.网络荐股类诈骗

犯罪分子主动添加受害人微信,利用话术与受害人聊天并取得受害人信任后,将受害人拉入微信群,再由所谓的“荐股大师”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吹嘘荐股,群内其他“股友”当托辅助诱骗受害人将资金注入虚假证券交易平台。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杨硕 实习生 马群

本文来自【沈阳日报-沈阳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