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天子程序及年号 明往天子年号顺口溜(明往

社会热点 2023-03-31 20:04www.dkct.cn热点事件

明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导语明朝皇帝列表顺口溜洪建永洪宣,天景成弘正、嘉隆万泰天,崇弘隆绍永。“太祖开天行道”;“惠宗嗣天章道”;“成祖启天弘道”;“仁宗敬天体道”;“宣宗宪天崇道”;“英宗法天立道”;“代宗符天建道”;“宪宗继天凝道”;“孝宗达天明道”;“武宗承天达道”;

明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明朝皇帝列表顺口溜洪建永洪宣,天景成弘正、嘉隆万泰天,崇弘隆绍永。】

“太祖开天行道”;“惠宗嗣天章道”;“成祖启天弘道”;“仁宗敬天体道”;“宣宗宪天崇道”;“英宗法天立道”;“代宗符天建道”;“宪宗继天凝道”;“孝宗达天明道”;“武宗承天达道”;

“世宗钦天履道”;“穆宗契天隆道”;“神宗范天合道”;“光宗崇天契道”;“熹宗达天阐道”;“毅宗绍天绎道”;“安宗处天承道”;“绍宗配天至道”;“文宗贞天应道”;“昭宗应天推道”

第一个时期就是“洪建永洪宣”,是明朝的立国与鼎盛时期。主要标志是推翻蒙元,建立明朝,迁都北京,多民族统一,奠定中华版图,郑和七下西洋,兴建故宫,编撰《永乐大典》等等,出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永宣盛世”。

第二个时期,“天景成弘正”是明朝的治世时期,主要标志是土木堡之变,南宫复辟,成化登极,励精图治,弘治中兴,正德帝南巡等等。

第三个时期,“嘉隆万泰天”是明朝的中兴与转衰时期,主要标志就是嘉靖平倭,隆庆开海,蒙古互市,万历援朝击败日本,对外贸易发达,中国的白银资本,西学东渐,思想开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第四个时期,“崇弘隆绍永”是明朝的危亡时期,主要标志是连年天灾,农民起义和北方的后金兴起,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殉国,南明抗清,明朝灭亡。

所以明朝历史这300年,大体上可以分作这么四个段落,“洪建永洪宣”是明朝的建立与鼎盛时期,“正景成弘正”是明朝的治世时期,“嘉隆万泰天”是明朝的中兴和转衰时期,“崇弘隆绍永”是明朝的危亡时期。

明朝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专政制度,从而使明朝中央集权专制空前强化。明代社会经济发达,农产品丰富,手工业生产具备很高水平,陶瓷业、丝棉纺业、冶炼、建筑等闻名世界。16世纪隆庆、万历年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若干手工业行业中出现。明代末年,政治腐败,天灾频繁,剥削惨重,崇祯初年陕北爆发农民起义,不久发展为席卷全国的农民大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明亡后,明残余势力曾在江南建立过短期的政权,史称南明。

明朝时期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据《明实录》所载明朝人口峰值为7185万,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上逾亿,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强盛大一统中原王朝。 明朝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修《明史》中评价明朝是“治隆唐宋” 、“远迈汉唐”。

明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太宗(成租)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

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6.明英宗,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

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

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

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

12.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1567年-1572年在位

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27年-1620年在位

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15.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16.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第1任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31年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至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朱元璋自幼穷苦,曾为地主放牛,相传还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任吴国公后击败陈友谅为吴王。1368年称帝,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定国号为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中国。朱元璋在位期间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复国,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第2任惠帝朱允炆1398—1402年在位4年

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上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建文帝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孙,明朝的第二个皇帝。生母是吕妃,父亲懿文太子朱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因削藩,导致叔父燕王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国破人不知所向。

《明史》中说“先未至,传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就是说,朱棣得不到确切消息,故另派郑和下西洋“欲寻踪迹”。一直到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的一个晚上,胡濙匆忙赶回北京,恰巧成祖北征驻军宣府。胡濙赶到宣府时成祖已经睡下了,但听说胡濙回来了,急忙穿上衣服,在卧室单独召见。二人一直谈到四更。看来胡濙是打听到了建文的确切消息,似乎事隔多年建文帝已经没有重夺帝位的想法了,成祖朱棣由此放心,不在究问建文帝踪迹。

第3任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22年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 等。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早起被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 。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

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交趾),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在西南贵州等地区建立行省行政区划,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第4任仁宗朱高炽1424—1425年在位1年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汉族,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洪熙元年(1425)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不久之后就去世了。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献陵。其陵墓称献陵,建造得庄严简朴,象征着他的统治作风。

历史盛赞朱高炽是一个开明的儒家君主,他像他模仿的古代圣王那样,坚持简朴、仁爱和诚挚的理想。他因大力巩固帝国和纠正永乐时期的严酷和不得人心的经济计划而受到一致的赞誉。他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反映了一种对为君之道的理想主义的和儒家的认识,它们也是他对前几代皇帝的一些倾向的反应。皇帝有时因性情暴躁和容易冲动而受到批评,如他偶尔申斥和惩处那些表现得优柔寡断或讲话太惹人恼火的官员。可是他有足够的度量认识自己的缺点和向人道歉。不管他有什么错误,它们都可以被他的仁爱和一心为公的热诚所弥补。这位厚道的皇帝就此结束年了他的一生,但他的义举将始终为人所牢记。

第5任宣宗朱瞻基1425—1435年在位10年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朱瞻基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浦)、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在明代,朱瞻基是继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之后,鲜有有作为的皇帝,而朱瞻基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因为他为大明朝贡献了一个“仁宣之治”。朱瞻基的父亲是仁宗朱高炽,虽然在位仅一年,但因为成祖常年累月、大部分时间都在北征,多年以来朝中政务都是由朱高炽代理,所以他有很多实践自己施政方针的机会,对“仁宣之治”的贡献是很明显的,至少改变了永乐一来,朝廷内外压抑、紧张的政治空气,还了臣民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朱瞻基的废后风波也是他的一个污点,,瑕不掩玉,朱瞻基可算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他对明王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被史家称为太平天子、历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这些称号对于宣宗来讲都并不夸张。作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从小就喜欢斗蟋蟀,即位之后他曾经让各地采办上等蟋蟀来京,地方官员为了取悦宣宗,都变本加厉地下达任务,一度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朱瞻基也被百姓们称为“蟋蟀天子”。

第6任英宗朱祁镇1435—1449年在位14年

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1427—1464),汉族,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年仅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14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瓦剌无奈之下,释放英宗。随即,景泰帝将他软禁于南宫。一锁就是七年。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称帝,改元天顺。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英宗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好皇帝,真是连鬼都不信。但他是一个好人。他几乎相信了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从王振到徐有贞、再到石亨、李贤,无论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能够和善待人,镇定自若,抢劫的蒙古兵、看守、伯颜帖木尔、阮浪,都成为了他的朋友。天顺八年正月(1464),朱祁镇在病榻之上,召见了他的儿子、同样饱经风波的朱见深,将帝国的重任交给了他。明英宗说“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这样做,我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

第7任代宗朱祁钰1449—1456年在位7年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1428年—1457年),汉族,明宣宗朱瞻基第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1457年在位)。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又称景泰帝。景泰八年正月,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废景泰帝为郕王,软禁于西苑。郕王薨,享年三十。谥曰戾。葬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北麓景泰陵。他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明宪宗追认其皇帝之位,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南明时期,明安宗朱由崧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朱祁钰知人善任,在外依靠于谦,在内信任兴安,不近声色,使得大明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可谓是英明之主。在天性之间未能尽善尽美,因而使奸臣趁机作乱。

成化十一年,明宪宗谈及其叔景泰帝,称赞他临危之际,保国安邦,奠定祖宗基业于危难之际,惜乎当年奸臣谗言,先帝削了他的帝位。他认为,郕王朱祁钰有功,应当承认他的帝位。这在一定形式上,等于承认了明代宗朱祁钰的历史功绩。景泰帝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启用正统以来被迫害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这一切都是不可抹煞的功绩。明代宗挽狂澜于既倒,在土木之变后维护了明朝的政治稳定,恋栈权位,不但不思迎回已经被架空为太上皇的明英宗,还把他软禁于南宫,整整七年之间不得出入。执意废掉侄儿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企图让自己的后人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结果病笃之时,小人趁势而发,仓促间,不能全贤名于一生,足可叹息。

第8任英宗朱祁镇1457—1464年在位8年

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1427—1464),汉族,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年仅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14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瓦剌无奈之下,释放英宗。随即,景泰帝将他软禁于南宫。一锁就是七年。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称帝,改元天顺。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即位之初在三杨的辅佐下颇有一番作为,延续了仁宣之治,只可惜三杨年事已高,待其淡出政坛后,宦官王振开始专权,恰逢瓦剌部也先大举入侵,在王振的怂恿下草率亲征,于土木堡被俘,被俘后尚能保持气节拒写招降书,随后由于后方于谦的英勇抵抗被也先认为没有利用价值,被放回,享有太上皇之名,却无权。趁景泰帝病重政变复位,大肆打压拥立景泰帝的于谦等人,尚能任用贤臣,并废除了洪武以来的嫔妃殉葬制度,被后世喻为德政。

第9任宪宗朱见深1464—1487年在位23年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初名朱见浚、朱见濬,汉族。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1464至1487年在位。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见濬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被立为太子。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朱见深能够宽免赋税、减省刑罚,使社会经济渐渐复苏。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朱见深即位后,平反了于谦冤狱,恢复了于谦之子的官职。又不顾明代宗曾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以德报怨,恢复代宗帝号,重修代宗陵寝,博得了朝野的一片称颂之声。朱见深任用李贤为相,阁臣之中还有彭时、商辂等人,可谓是人才济济,朝政也比较清明。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上述的一系列措施,朱见深在即为之初还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现的。《明史》赞曰“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第10任孝宗朱祐樘1487—1505年在位18年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年号弘治,是明宪宗朱见深的三子。明朝第10代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在位18年,享年34岁。在位期间,努力扭转宪宗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用自己的宽容与勤奋使明王朝得到了一次中兴的机会,被誉为“中兴之令主”,史称“弘治中兴”。死后葬于泰陵,谥号为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明史》对孝宗的评价也很高,主要有八字,即“恭俭有制、勤政爱民”。

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却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朱祐樘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朝历史上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史家称为“弘治中兴”。由于孝宗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他希望通过佛道之术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一些奸佞之辈混入宫中,祸乱朝政。宦官李广就是其中之一,深得孝宗的宠信。朱祐樘开始不断反思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重新远佞臣而重用刘大夏、戴珊等贤臣,大力整顿朝纲,可是过大的工作强度也彻底拖垮了他的身体。

第11任武宗朱厚照1505—1521年在位16年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0月27日-公元1521年4月20日),祖籍安徽凤阳,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 弘治十八年(1505年)即位后沉溺于女色,宠“八虎”,建豹房,曾因玩火致乾清宫失火,置国政于不顾。应州之役中“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兵出战,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武宗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这些都是正德年间大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正统年间国力衰微,但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不至于朝廷亡乱,如果有孝宗的制节谨度,则为明君。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崩驾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武宗虽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武宗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这些都是正德年间大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

第12任世宗朱厚熜1521—1566年在位45年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宪宗庶孙,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兴献王朱祐杬次子。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1522年 - 1566年在位,在位时间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子明神宗,年号嘉靖。明世宗在位早期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后期虽然不上殿,依然牢牢掌控着朝廷官吏,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而非影视剧情演绎的那样昏庸无能。嘉靖四十五年驾崩,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明十三陵之永陵。

明世宗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有人说他英明神武堪比太祖朱元璋,也有人说他昏庸无能,痴迷于炼丹。,不能否认,明世宗在他最初登基的几年确实是有所作为的,即便是后期常年痴于修道,曾28年未上朝。但他也并没有完全不理会朝政。如果说他是昏君的话,那么他比他的孙子朱翊钧(明神宗)好多了。世宗打击旧朝臣和皇族、勋戚势力,总揽内外大政,皇权高度集中。他还重视内阁作用,注意裁抑宦官权力。但与此,他日渐腐朽,不仅滥用民力大事营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尚道教,厌恶佛教。二十一年更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长生,不问朝政,首辅严嵩专国20年,吞没军饷,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寇频繁侵扰东南沿海地区,造成极大破坏。明世宗是个极其聪明并且自信的皇帝,而且有些自大狂妄,但却十分小气,又喜欢乱花钱,也很要面子。能与之打交道的,也只有徐阶,严嵩这类的官场老手。总而言之,明世宗不是一个像商纣一样的昏君。

第13任穆宗朱载垕1566—1572年在位6年

明穆宗朱载垕[hòu](公元1537年-1572年),汉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嘉靖帝第三子,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是明世宗与杜康妃之子, 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登基前的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基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 但因为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慌于政事。朱载垕在位6年,因病去世,终年36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昭陵,后传于位朱翊钧。明穆宗宽仁大度,勤俭爱民,留心边陲之事,处理都恰到好处,可以称之为明主。

他的一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女人,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无能。万历二年(1574),张居正主持修纂《穆宗实录》,对刚刚过世的穆宗有极高的评价“上(穆宗)即位,承之以宽厚,躬修玄默,不降阶序而运天下,务在属任大臣,引大体,不烦苛,无为自化,好静自正,故六年之间,海内翕然,称太平天子云。”相比较而言,穆宗的性格确实是正德以后历代皇帝中最谦和的。在他之前,是终日沉迷于道教而略有些变态的嘉靖皇帝;在他之后,是一个在偏激、厌世及对官僚政治的轻蔑中度过30年岁月的万历皇帝。所以,只有明静、宽仁的隆庆帝,才让大臣们有足够的空间来施展抱负。隆庆一朝,只有六年。,其间人才辈出,徐阶、张居正、高拱,都是人中豪杰。在他们的主持下,隆庆一朝倒真是一个太平盛世。

第14任神宗朱翊钧1572—1619年在位48年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执政后期荒于政事,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崩,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万历前十年(1573-1583年),大学士张居正辅助神宗处理政事,更张祖制,社会经济发展较好。20岁时,张居正逝世,朱翊钧开始亲政,有一段时间勤于政务,主持“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后期罢朝近30年。在这一时期内,江南一带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全国和经济总量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阶级矛盾也日益加剧,文官集团的党争使得政治日益腐败黑暗,东北的女真趁虚兴起,因而种下了灭亡的祸根。

第15任光宗朱常洛1620年在位1年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汉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亲孝靖皇后王氏。朱常洛身世和明神宗一样,都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而生。朱常洛从小得不到父爱。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拨乱反正,重振纲纪。但每日回宫后却沉于酒色,纵欲淫乐,身体赢弱。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二十六日病逝,终年38岁,史称“一月天子”,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庆陵。

明光宗朱常洛初即位的时候,是想做一个有为之君的。当初神宗大行敛财,宫中留有大量银两。朱常洛在七月二十二日至八月一日之间,连续两次发内帑共计160万两,用来赏赐在辽东及北方的前线防军。,朱常洛命令撤回万历末年引起官怨民愤的矿监和税监,召回在万历一朝因为上疏言事而遭处罚的大臣,补用空缺的官职。神宗弥留之时,曾遗言于朱常洛,要朱常洛封郑贵妃为皇后。神宗离世的次日,朱常洛传谕内阁“父皇遗言‘尔母皇贵妃郑氏,侍朕有年,勤劳茂著,进封皇后。’卿可传示礼部,查例来行。”此时,神宗原来的王皇后以及朱常洛的生母王氏都已经去世,郑贵妃一旦变成皇后,在接下来的泰昌朝中,她就可能变成皇太后。礼部右侍郎孙如游上疏给朱常洛说“臣详考历朝典故,并无此例。”既然朱常洛另有生母,郑贵妃怎么能封为皇后呢?朱常洛对此感到十分为难,于是将奏疏留中不发。后来,在八月二十日,朱常洛收回了封郑贵妃为皇太后的成命。

第16任熹宗朱由校1620—1627年在位7年

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年-1627年),明末皇帝。年号天启,故又称天启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父亲光宗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而暴毙,朱由校经过“移宫案”的风波,为群臣拥立继位。因其父不得祖父明神宗的宠爱,自幼也备受冷落。神宗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在位7年内部宦官干政愈演愈烈,明朝民生凋敝、日薄西山。因嬉乐过度成病(一说曾落水,留下病根),于1627年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谥熹宗,葬于德陵,是明朝营建的一座皇陵。终无子,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崇祯帝)。

纵观天启帝的一生,固然荒唐昏聩,究竟是一个欠教育的顽童的行径,不是恶人(虽然他的昏聩对明朝造成的祸害无穷)。归根结底应归罪于天启帝的祖父万历皇帝,万历不喜长子,不关心他的教育,长子自身难保,自然导致长孙的教育更被忽视,乃至熹宗继位时据说大字不识几个,遑论朝政。熹宗终究是“凡事愦愦”(太监王体乾语)而已,对待夫妇手足的情谊不薄。病重时,信王入见,熹宗拍着榻说道“来!吾弟当为尧舜。”熹宗对张皇后也很爱惜,使客魏终不能动摇皇后,临终时,熹宗道出心中对张皇后的歉疚,嘱咐信王要善事中宫,足见结发情意。

第17任思宗朱由检1627—1644年在位17年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 后世称为崇祯帝。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崇祯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崇祯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确实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虽然明思宗期盼着明朝能在他手中迎来“中兴”,无奈前几朝的积重难返,当时天下饥馑,疫疾大起,各地民变不断爆发,北方皇太极又不断进攻,加上明思宗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前期铲除专权宦官,后期又重用宦官;在众大臣的吹捧下,崇祯高估了袁崇焕,误信了袁崇焕“五年复辽”的大话,以倾国之力打造了一条宁锦防线,结果后金从蒙古绕了过来,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