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言子“死得佳”——一位爱国父亲的深情告白
想象一下,在抗战的烽火硝烟中,一个父亲面对儿子的牺牲,内心所经历的挣扎与痛苦。张伯苓,一个名字背后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与个人情感。他与儿子张锡祜的故事,在战火中谱写了动人的篇章。
若不深入了解张伯苓父子的爱国情怀,我们很难理解这位父亲说出“死的佳”这样看似冷漠的言辞背后的深意。张锡祜牺牲的消息,张伯苓一直埋藏在心底,不敢告诉母亲。直到抗战胜利,母亲让他说实话,他才含泪告知。母亲虽然悲痛欲绝,但之后闭口不提此事,展现出了坚强与忍耐。
在1937年8月2日,张锡祜出征前写给父亲的信,附带着一张站在飞机前的留影。在信中,他已经预感到了可能会有意外,但仍旧义无反顾地为国出征。他说:“阵中无勇非孝也。”对于张伯苓来说,儿子能为国效忠便是最大的孝。
我们便能深刻理解,当张伯苓听到儿子的死讯后,为何会说“死得佳!死得佳!”这是这位父亲发自内心的感慨。他的儿子,像千千万万的其他青年一样,为了民族的存亡,洒血长空。而他自己,虽然年老不能亲自杀敌报国,但看到儿子为国舍身,心中的遗憾得以弥补。
这段历史,仿佛一幅动人的画卷,展现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展现了青年为国的热血与奉献。让我们铭记这些英勇的烈士,铭记他们的家人,铭记这段历史。让我们共同铭记那些为国捐躯的沈崇诲、张锡祜们,也铭记那些忍痛送子报国的父亲们。他们的牺牲与奉献,将永远被我们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