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仁的是什么

世界之最 2025-04-09 11:15www.dkct.cn世界之最大全

“伯仁”,乃是东晋时期名士周顗的别称,字伯仁,出生于汝南安城,即今天的河南省汝南县。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他的生平及一些典故。

身份背景方面,周顗出身于世家,他的父亲周浚因灭吴之功,被西晋封为武城侯。周顗在年少时期就以才华和仪表著称,他的性格宽厚,喜好饮酒。他在东晋时期曾担任过吏部尚书、尚书仆射等重要职务。

谈及典故出处,有一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源于周顗与王导、王敦兄弟之间的纠葛。

东晋初年,权臣王敦叛乱,其弟王导受到牵连。在危机之中,王导带着族人跪于宫门请罪。恰遇周顗入宫,王导向其哀求,请求其向晋元帝求情。

表面看来,周顗并未回应王导的请求。他却在晋元帝面前极力为王导开脱,使其得以免罪。事后,周顗并未对此事进行解释,反而戏言要诛灭叛军,这使得王导误以为周顗并未施以援手。

后来,王敦攻入建康后,询问王导是否处决周顗。王导默许,于是周顗被处死。在事后王导得知了真相,心中充满悔恨,说出了那句经典的“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说到人物评价,周顗的才学闻名于世,然而他的嗜酒如命也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据说他曾因醉酒顶撞皇帝,甚至导致友人饮酒过量身亡。他的性格外冷内热,虽然表面孤傲,但实际上重情重义。他在关键时刻为王导向皇帝求情一事充分展现了其真正的性格。

至于后世影响方面,这一典故被广泛传播开来。人们常用这个典故来表达因间接责任导致他人受害的愧疚之情。这个典故成为了中文语境中的经典谚语之一。同时周顗的事迹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历史资料之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