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颜色有什么症状-看颜色分出你的健康
从多个方面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身体的某些病症。脸部、舌头、手部……都是重要的线索来源。但你听说过通过便便的颜色也能分辨健康状态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索如何通过大便来了解你的健康状况。
▲从便便的颜色、质地及粗细洞察身体内部动态。
食品种类的繁多以及食品安全的不确定因素,让我们对于入口的食物产生了警觉。面对五花八门的食物添加物,我们体内累积的毒素日益增多。在这一环境下,观察粪便带来的健康信息,并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显得尤为重要。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残渣通过大肠的过程中,会逐渐从流体变成半流体、粥状等形态,最终在乙状结肠形成固体,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粪便。随着粪便的积累增多,它会从乙状结肠向直肠推进,刺激神经产生便意。这时,我们就需要找到马桶将其排出。
对于成人来说,每天的排便重量在100~250公克之间波动,这取决于我们的摄食量。吃得少或喝水少都可能导致粪便重量变轻或变硬。要判断便秘的情况,我们通常使用罗马诊断准则。如果在过去一年里,有长达十二周出现以下四种症状中的两种以上,那就意味着存在便秘问题:
1. 排便时感到疼痛或绞痛;
2. 排便物干燥坚硬,出现粪块;
3. 排便后仍然觉得不干净;
4. 一周排便次数少于两次。
除此之外,通过便便的味道和颜色,我们也可以获取身体的健康信息。肠道健康、有益菌丛多的人,粪便通常无臭味,颜色呈黄褐色。而肉类摄入过多、有害菌较多的肠道或肠道出血的人,粪便多为黑褐色。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便便的颜色、质地或粗细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的民众来说,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建议老年人每两年进行一次粪便潜血检查,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读懂便便的密码,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让我们关注自己的排便状况,为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