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谁?大禹治水的故事

未解之谜 2023-04-02 02:26www.dkct.cn世界未解之谜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谁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大禹,亦称三过其门而不入,是大禹治水中所发生的故事,

讲述主人公大禹为了治水,刚刚新婚便离开了家门,后来治水过程中,三次经过自己家门都没有进去,怕耽搁治水,等治水归来时,孩子都已经长大了,以此称赞大禹的责任心与献身精神。

大禹治水的故事

当尧还在做皇帝的时候,黄河发生了一场很大的水灾,庄稼全被淹没了,房子也被洪水冲垮了,为了活命,百姓们都搬到了很高很高的山上居住。

尧看着自己的百姓受苦,心里很是着急。他立刻把大臣们召集到一起,商量治理洪水的办法。“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尧问他的臣子。“让鲧(gǔn)去试试吧,他是我们当中最聪明的人。”

在众大臣的推荐之下,尧便派鲧去治理洪水。可是,一晃九年过去了,鲧治理洪水却没有一点效果,洪水反而越涨越高,死去的百姓也越来越多。

尧一气之下,命人把鲧杀死了。随后,尧又让大禹去治水,并让其他人协助大禹一同治水。大禹接到了尧的命令之后,就开始一心钻研治水的方法。他日夜翻查文字资料,还和大家一起去洪水的上下游进行实地考察。

那一天,他们刚走到河边,忽然就刮起了大风,乌云把天遮去了一半。不多时,大雨倾盆,山洪直冲而下,卷走了不少的百姓。大禹看着水中苦苦挣扎的百姓,却无能为力,心里真是难过极了。

从此,他更加刻苦钻研,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终于让他找到了治理洪水的办法。他让人们拿着石斧、石刀等工具,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方法开始治水。大禹不光指挥,还和大家一起劳动,就算累得腰痛腿痛也从不埋怨一句。

有一次,大禹经过自己的家门口,忽然听到房里有叫喊声,原来是他的妻子正在生孩子,他是多想去看一看呀,旁边的百姓也劝他进去看看,可是大禹害怕耽误治水的事情,便拒绝了。

几年之后,当他又经过家门口时,孩子已经长大了。孩子一见到大禹就大声呼喊“爹爹……”可是,大禹为了治水,还是没有进家门。唉……为了治水,大禹一连很多年都不回家,不是他不想家,只是为了更多老百姓的安危,他必须这么做。

在大禹的治理之下,洪水泛滥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旧没有根本得到治理,可他并不灰心,不放弃每一处细节,遇到一个问题就努力解决一个。有一天,大禹在治水时发现了一座名叫龙门山的山。山中间有一个很小的缺口,溪水通过缝隙缓缓流过。

周围随行的人都没有注意到,但大禹却大叫“不好!这样小的缺口在洪水爆发的时候,水肯定是流不出去的,到时候一定会形成旋涡。我要想点办法才行。”

于是,大禹想了一夜。第二天,他让百姓们拿着石斧、石刀,在龙门山凿出了一个大口子,当洪水到来的时候,水就可以顺利地流到大海中去了。

就这样,在大禹的带领之下,人们通过不懈的努力,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终于成功治理了洪水。大禹得到了人们最高的赞美,他治水的故事也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



大禹治水是哪条河

大禹治水主要指的是我国的黄河。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禹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大禹在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

他还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于是禹大刀阔斧,改“堵”为“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


·
·
·
·
·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