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陵之战魏国战败后,为何没有对齐国予以报复

历史趣闻 2023-04-20 13:24www.dkct.cn历史人物

  桂陵之战中用围攻的办法来解救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将领们列为中的重要一计。

  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战国初期,任用李悝变法,遂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霸主,力压同为三晋的赵韩两国。为摆脱不利局面,赵国与齐、宋、燕等国会盟,魏国本就处于,为避免陷入围攻,遂于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发兵攻赵,出兵救援,以“”之计在桂陵大败魏军。

  魏国围攻赵都邯郸,齐国“围魏救赵”大败魏军

  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在魏国围攻邯郸长达一年后,赵国派使者向齐、楚两国求救。段干朋建议,可派两路大军救援,一路向南攻打魏国襄陵,牵制魏国兵力,然后趁魏军攻破邯郸之际,再以另一路军队对赵救援,如此既救了赵国,又削弱了魏、赵两国。

  齐威王采纳段干朋建议,一路与景敌、公孙仓所部会合,围攻魏国襄陵;另一路以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援赵国。而在此时,魏军主力已经攻破邯郸,正在率领八万魏军进攻卫国。

  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外征战长达一年,国内必然空虚,于是建议采用声东击西之计,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遂率军直捣魏国新都大梁,做出一副围攻大梁之势,迫使魏军主力回援。令临淄、高唐齐军攻打平陵,吸引魏军主力,又让田忌派出轻装战车,故意示弱使庞涓轻敌,孙膑则待齐军主力在桂陵设伏。

  庞涓击败齐军佯兵后,果然轻敌冒进,丢掉辎重直奔大梁,结果在桂陵遭遇齐军主力伏击,魏军被击败,主将庞涓被生擒。

  魏国此战损失不大,且在“襄陵之战”已经找回场子

  “桂陵之战”虽然魏军主将庞涓被擒,但魏军主力的损失其实并不算大,且齐国也并没有正式进攻魏国都城大梁,而赵国的都城邯郸却仍在魏国手中。更何况,在紧接着的“襄陵之战”中,魏军已经找回了场子。

  齐威王其实也是野心勃勃,眼见在“桂陵之战”中击败了魏国,便想着继续在“襄陵之战”中进一步瓦解魏军主力,齐国与魏国真正交手的地方,乃是在魏国南部重镇襄陵。周显王十七年(前352年),齐国联合宋国、卫国直扑襄陵。

  ,齐军本就不是的对手,魏军很快便击退了齐、宋、卫联军第一波攻击,且也汲取了教训,不再单纯依靠魏军战力,转而促使出兵。韩国见魏军如此勇猛,遂对联军背后发动攻击,结果齐军彻底崩溃。

  由于魏国在“桂陵之战”中的损失本就不大,且在“襄陵之战”中又击败了以齐国为首的联军,已经对各诸侯产生了威慑作用,魏国继续进攻齐国的必要已经不大。

  魏国周遭形势复杂,秦国趁机东进引起魏国警觉

  魏国之所以没有继续进攻齐国,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秦国的动向,此时已经任用完成了变法,且在魏国与齐国在襄陵交战之际,向魏国占据的河西之地发动了进攻,并夺取了少梁和安邑。

  河西之地乃是秦国的东部屏障,魏国占据河西之地,不仅彻底堵死了秦国的东出之路,也能在与秦国的交手之中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秦国则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当秦国趁机攻打安邑之际,魏国又如何敢贸然继续进攻齐国。

  “襄陵之战”结束之后,魏国先是于次年迫使赵国与自己结盟,将邯郸还给赵国,又强迫宋、鲁等十二诸侯国来朝,巩固了魏国的霸主地位,又与齐国结盟,稳住了周边列国。之后,魏国于周显王十九年(前350年)开始发兵攻秦,重夺河西之地。

  要知道,此时的魏国尚未正式迁都大梁,其都城安邑距离河西实在太近,一旦秦国夺取河西,那么秦魏攻守之势必然逆转,不仅魏国都城将时刻面临威胁,魏国控制的上郡地区也将可能成为飞地,这是魏国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的。

  正是由于魏国地处四战之地,其国势较强之时,周围列国不敢对其发动进攻,一旦战败,便会迅速陷入列国围攻之中。“桂陵之战”的战败,便使得魏国陷入了极为危险的境地,当在“襄陵之战”中击溃齐、宋、卫联军后,必须迅速稳住周围各国,从而腾出手来夺回河西之地,毕竟相较于齐国来说,秦国的威胁其实更大。为此,在重夺河西之后,魏惠王便下令于河西修筑长城,以防御秦国对河西的进攻。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