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秦始皇的儿子扶苏,为何世人都叫他公子

历史趣闻 2025-03-20 17:26www.dkct.cn历史人物

关于秦始皇与其子女姓氏的探讨,可谓引人深思。为何秦始皇名为嬴政,而他的儿子却以公子相称,这其中蕴含着古代的称谓体系与姓氏文化。

在遥远的先秦时代,人们的称呼并非如今这般简单,而是由姓、氏、名、字四部分构成。以孔子为例,他氏孔,姓子,名丘,字仲尼。这一特点在那个时代尤为显著。

回溯至夏商周三代,姓、氏、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界。一个大的姓氏之下,往往繁衍出众多氏族。氏,作为区分贵贱的标志,平民往往只有名而无氏。而姓,则是用来划定婚姻范围的,同姓之间不得通婚。

秦始皇名为嬴政,其中嬴为姓,政为名。因他出生在赵国,故赵为其氏。待其返回秦国后,又称秦(氏)政。

那么,秦始皇的儿子扶苏与胡亥,他们的姓氏又是如何呢?以扶苏为例,他应被称为嬴扶苏。在那个时代,人们并不直接称呼其姓,而是习惯性地称其氏。

值得注意的是,氏并非人人都有,一般皇子在获得封地后才会有氏。假若秦始皇统一后,将赵国封给扶苏,那扶苏可能被称为赵扶苏。若封的是齐国,那扶苏则可能叫齐扶苏。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氏便不复存在了。由于直接称呼姓并不恰当,所以人们一般称扶苏为公子扶苏。

公子一词,代表诸侯的儿子或女儿。例如齐桓公在未称帝前名为公子小白,因他是姜姓吕氏的后代,所以又称齐小白。同理,先秦时期的人们不直接称呼其姓,因此扶苏只能被称为公子扶苏。

至于胡为被称作赵胡为的原因,是因为在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后,姓与氏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胡为称帝后,可能直接选择了以赵为姓,因此称为赵胡为。历史上也有赵昧这一记载,其实是同一人的不同称呼。

当我们看到古人的姓氏与父亲不不必过于惊讶或指责。在现代社会,仍有孩子跟随母姓的现象,古人姓氏与父亲不同又有何不妥?这一历史现象其实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