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被宋太祖踢出武庙十哲?背后什么原因?
武庙:从起源到变迁
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风趣网小编带大家走进历史的大门,一起探寻武庙的神秘面纱。
武庙,全称武成王庙,其前身是在开元十九年(731年)设立的太公尚父庙。这座庙宇主要是为纪念吕尚而建,即太公望。在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肃宗尊吕尚为“武成王”,从此武庙正式得名。
武庙与文庙相对应,规格相当。在唐玄宗的时代,文庙被追封为“文宣王”,并确立了相应的祭祀礼仪。而唐肃宗则追封吕尚为“武成王”,直接将其与文庙相提并论。
文庙有孔子及其门下十哲、七十二子等,而武庙则有副祀、武庙十哲以及六十四良将等。其中,白起曾是武庙十哲之一,位于左列第一位。
宋太祖赵匡胤对武庙也颇有兴趣。某日,他参观武庙,看到白起的画像时,却因白起曾坑杀降兵的行为,认为其手段过于残忍,不够“武德”,于是下令将白起踢出武庙十哲之列。
战绩辉煌的白起,单从战果来看,绝对有资格跻身武庙十哲。但他的杀降行为确实让人质疑其品德。虽然他在自杀前也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思,但宋太祖似乎并不在意这些,更注重的是武将的德行。
唐朝议定武庙人选时,并不注重个人品德,但到了赵匡胤的时代,武庙里的武将不仅需要功勋卓著,更需品行无暇。例如王僧辩这种因遭遇袭击而惨死的人,也被一并踢出武庙。
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秘书郎梁周翰对此政策表示疑惑:“凡名将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谁当无累!一旦除去神位,吹毛求异代之非,投袂忿古人之恶,似非允当。”他反对无效,白起还是被踢出了武庙十哲之列。
这一事件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人对英雄的理解存在差异。武庙的变迁,不仅仅是庙宇本身的变化,更是历史文化的演变和人们对英雄认知的变迁。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武庙的变迁,更是为了理解我们心中的英雄观。
历史故事
- 白起被宋太祖踢出武庙十哲?背后什么原因?
- 糜芳是刘备的大舅子,为何后来却去投奔东吴呢
- 汉献帝一直被权臣控制而不能自立 汉献帝真的是
- 灭六国促使秦国统一的功臣,谁的功劳是最大的
- 曹操在杀吕布的时候 曹操为何多此一举缢死再斩
- 金枝玉叶的公主,在派去和亲之后生活如何呢?
- 古代巡抚是什么样的官 巡抚的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 西非霸主有哪些?桑海帝国是如何取代马里成为
- 为什么吕布杀了董卓之后,大家都觉得那是应该
- 和珅的免死诏书怎么不起作用了?
- 庞统去世前说了什么?刘备为何注定无法统一天
- 公然叫板中国5000年历史的国家,他们还拿出900
- 朱元璋建立明朝为什么会如此的顺利 说到底朱元
- 赵云的真实实力如何?他能打过马超吗?
- 刘宋第二次北伐做了哪些准备?最后有没有成功
- 在没有普通话的古代 皇帝是怎么和大臣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