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臣为什么都饿着肚子上班?吃饱了上朝不

历史趣闻 2025-03-20 21:26www.dkct.cn历史人物

在清朝,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中原大地上施展着与众不同的治理策略。这其中有一个与我们现今习惯大相径庭的现象,那就是清朝的官员们在上朝时,常常要饿着肚子。

在我们现代社会,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不吃早餐会影响健康和工作效率。在清朝,这些官员们却要在空腹的状态下走进皇宫,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为什么他们会在如此注重养生的时代选择饿肚子上朝呢?

其实,这与清朝的上朝制度息息相关。在清朝,并不是每天都要上朝。只有在重要的节日如元旦、万寿节、冬至等日子,官员们才会齐聚一堂。而常朝则是指定期举行的朝会,参与者仅限于少数高级官员。至于上朝的具体时间,则是在每天的五更时分,即现在的凌晨五点到七点之间。对于那些远离京城的官员来说,为了按时到达皇宫,甚至需要半夜起床。

进入大殿后,官员们不仅要穿着得体,连站立的位置、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严格的规定。稍有不合规矩的行为,如交头接耳、咳嗽、吐痰等都会被记录下来,受到言官的弹劾。

更为艰难的是,上朝的时间恰好是人体自然需求“有三急”的时刻。对于清朝的官员来说,憋着不去上厕所是常态。实在憋不住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会被别人鄙视,还会影响自己的升迁之路。而且皇宫内并没有公共厕所,所以大臣们只能选择憋着或者提前采取措施。

在《清史稿》中就有记载,清朝的大臣在上朝之前不仅不能吃东西喝水,还要提前排空屎尿。为了支撑身体度过这段时间,他们通常会口含人参来补充体力。而口渴、肚子饿等问题,都是可以在上朝之后再去解决的。

在这样的制度下,清朝的官员们只能选择饿肚子上朝。这不仅体现了他们对职责的敬重,也展现了他们对皇权的敬畏。尽管这种做法在现代人看来难以理解,但在那个历史时期,却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常态。这种独特的习惯,也为我们了解清朝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一扇窗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