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军交战之后 古人是怎么处理俘虏的呢

历史趣闻 2025-03-21 02:42www.dkct.cn历史人物

古代的战争,总是伴随着胜利的欢声与失败的叹息。那些战败的军队,有的被全歼,有的则选择投降。对于投降的士兵来说,他们的命运往往有两种极端:一种是被收编,融入新的部队,另一种则是面临残酷的屠杀。

在古代,屠杀俘虏虽然被认为是不吉之举,但在某些特定情境下,统帅们仍然会选择这种做法。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莫过于那位以屠杀降卒著称的将领,他屠杀了四十五万降卒,因而被称为“人屠”。

这些降卒已经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因此屠杀起来相对容易。而其中的一种屠杀方式叫做“阬杀”,虽然名字听起来像是将俘虏活埋,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古代的文献中,“阬杀”实际上指的是一种更为恐怖的方式。

据《汉书》记载,某人在夺取政权后,对于他的反对者,他下令全部进行阬杀,并且灭其九族。而在王莽的诏书中,记载了一种更为残忍的阬杀方式:将俘虏处死后,用厚土掩盖其尸体,然后将他们的头颅割下来,堆成高六尺的圆锥状,从城门上可以看到这些可怕的头颅。这种方式被称为“京观”。

京观是一种非常残忍的方式的遗留。据说,古人为了炫耀自己的战绩、恐吓敌人,会将敌人的俘虏全部斩首,然后堆起他们的头颅,放在战场上。这种方式旨在让敌人看到后感到胆寒,从而达到震慑的效果。

根据史料记载,许多古代战争中的降卒都遭受了这种命运。例如白起、项羽等人的战争中,都有京观的记录。甚至在某次战争中,失败的一方也被胜利方的士兵堆成了京观。尽管这种方式非常残忍,但在古代战争中,这不过是常态而非例外。古代的战争本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游戏,没有所谓的残忍与否。实际的古代战场远比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要恐怖百倍。

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很难想象这种残忍的行为,但我们必须承认,历史就是这样残酷而又真实。希望我们能够珍视和平,避免再次陷入这样的悲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