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殿试?它有哪些考试过程?
在古代,通过一项特殊的考试——殿试,方能成为真正的进士。这一传统仪式在明清时期的保和殿隆重举行。考生们从黎明时分便需步入这庄严的殿堂,迎接一场非同寻常的考验。
殿试并非立即发卷考试。考生们首先要经历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诸多礼节。随后,他们会获得策题,展开激烈的思维碰撞。殿试的考试内容独特,类似于现代高考的阅读理解和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考生需根据策题撰写约2000字的策文。除了自己的详细信息,甚至祖宗三代的信息也需逐一详述。
殿试是一场为期一天的马拉松式考试,日落时分方交卷。或许你会疑惑,仅仅是2000字的文章,何以需要一整天?这是因为殿试的策题深究时政,考生在作答前需深思熟虑,先在稿纸上反复撰写、修改,再工工整整地誊写到考卷上。考试要求考生使用正体,即“馆阁体”,字迹需方正、圆润、乌黑、体大。实际上,从某些角度看,书法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文章。
流传至今的科举考试试卷中,随便一位考生的字迹,都堪称书法大师级别。例如考生黄思永的殿试草稿,尽管是草稿,但字迹工整得令人惊叹,从头到尾没有任何圈改,令人肃然起敬。
那么,殿试是否需要监考呢?皇帝是否会亲自陪同考生在保和殿度过一天?有的皇帝确实亲自监考,也有的皇帝则派大臣代劳。若遇上皇帝亲自监考,考生在皇帝面前答题,对其心理素质是个极大的考验。殿试的规矩繁多,皇帝御前不得赐座,考生需双膝跪地,直至考试结束方可离场。
而且,殿试只是众多关卡之一,之前还有童试、乡试、会试。层层选拔,录取人数逐级递减。相较于今日的高考,古人所经历的考验更为严峻。
回想起自己的高考经历,或许我们会觉得那段时光充满了压力与挑战,但相较于古代的殿试,仍显得轻松许多。古代的学子们,为了成就功名,付出了无数的努力与等待。他们的坚韧与毅力,令人敬佩。
历史故事
- 什么是殿试?它有哪些考试过程?
- 明朝六部尚书谁的权力最大 都管着什么
- 同样都是读书人 为什么明朝和清朝对读书人的区
- 清朝历史上最血腥的饭局:八位将军赴宴,离去
- 《三国》五虎上将,去掉一个让魏延顶替,换掉谁更
- 既然刘禅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 为什么没有人夺取
- 清朝皇帝侍寝为什么要翻牌子 这和明朝时期的一
- 为什么隋朝唐朝都出兵打高句丽?高句丽做了什
- 牧野之战的性质是什么?解读武王伐纣
- 唐朝和吐蕃都要抢占吐谷浑,背后啥原因?
- 闭关锁国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清朝政府还要
- 古代屠户身份真的很低微吗?那为啥还敢欺负秀
- 顺治年幼多尔衮作为摄政王掌权 多尔衮为什么没
- 作为蜀国五虎将之一的马超,他使用的是什么武
- 古代蒙汗药为什么要放入酒中 放在茶水或者清水
- 武则天一生不能超过的女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