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如战场,古代官员是如何应对官场危机的?
官场的文书交往,内含诸多门道,外人看似复杂纷繁,但在官场内部人士眼中,却有其独特的运作规则。
在苏州衙门,一封钉封文书的传递,引出了种种故事。这种特殊的文书,通常用于重大案件的批复。一次,苏州衙门收到一封关于云南案件的钉封文书,经过拆开发现内容不符,只好重新封上退回。直到年底,刑部发来新文书,才涉及到苏州一名富家子的死刑执行。为了开脱罪责,其家人寻求各种途径,甚至花费高价买通乡下姑娘以陪伴罪犯,希望能留下血脉。这一切的转机却依赖于刑部书吏的技巧。他将江苏与云南的文书错装对方文件袋中,通过文书的往返传递消耗时间,使得事情得以解决。
在古代,钉封文书的传递方式也颇有讲究。不用浆糊封口,只用锥子扎眼儿用纸绳穿上,意味着事情紧急。这也为沿途传递者提供了偷窥的机会。大家都想提前了解文书内容,实际上是想掌握“风向”以便站队。一次,湖北宜昌知县因烟灯不慎烧破文书一角而陷入困境。为了应对危机,他寻求师爷的帮助。师爷则借此机会要求高额银两,并想出妙计:用白纸替换毁损的文书,然后照原样封好传递。结果沿途的经办人员因见白纸而不敢声张,只好退回给发文者。
文书的内容至关重要,即使文书传递再重要,也敌不过文书内容的实质。一次广东地方发生大规模械斗,死伤惨重。地方官员在呈报时却轻描淡写,只说是看戏引发的纠纷。在文书传递过程中发现了问题:那天是先皇归天的忌日,禁鼓乐,连这种原则性错误都敢犯,导致刑部要求“借”巨额银两。最后通过巧妙修改文书内容,化解了这一危机。
官场的交往充满了门道。不仅要懂得仰人鼻息、看人脸色的本领,更要深入了解其中的门道。无论是文书的传递还是内容的处理,都需精通规则,否则难以在官场立足。跟着大家伙儿当官或许不难,但要想在官场混出个样儿来,就必须深入了解并遵守官场的规矩和门道。
历史故事
- 官场如战场,古代官员是如何应对官场危机的?
-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和本人完全不一样?是怎么
- 孔有德身死桂林,他有后悔过当定南王吗?
- 历史上吴三桂为何没有拉拢定南王孔有德?
- 慕容详:登基三个月就被杀,尸体还被煮成肉汤
- 庞统当初投奔到孙权手下 东吴最后能不能一统天
- 赤壁之战谜团太多!关羽等人到底有没有参加-
- 传说宋仁宗下令推迟考试是因为苏辙生病是真的
- 田横也是秦末起义军的首领,为何却不如陈胜有
- 诸葛亮和庞统都是名士,两人谁更厉害呢?
- 娶寡妇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曹操为什么每次娶
- 历史上的赵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 他无法接受战败的消息,这个日本将军带着十几
- 清朝皇子的等级制度是什么样的 真的和电视剧演
- 司马家是如何篡位成功的 仅仅只是靠着司马懿的
- 古代孔明灯是用来做什么的 仅仅是祈愿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