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两次放走元顺帝,他为什么这样做?

历史趣闻 2025-03-21 11:42www.dkct.cn历史人物

朝代的更迭是历史的必然,但如何处理前朝统治者,始终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旧的统治者即便昏庸腐败,在百姓的眼中仍是天子,拥有不可挑战的权威。而新的政权在交替之际,往往会面临新与旧的碰撞,让人感到困扰和无奈。

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身边得力干将、开国功臣徐达展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他巧妙地避开了新与旧的碰撞,实现了朝代的平稳更迭,没有流血和牺牲。其中,他两次有意放走元顺帝,成为历史上的佳话。回溯到1367年,徐达作为征虏大将军,率领数万士兵挥师北伐,意图收复中原,驱逐元军。1368年,徐达与副将成功攻占元大都,元朝覆灭。此后,他继续率领士兵,清除扫荡元朝残余势力。\p>在元顺帝的处置问题上,徐达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放走元顺帝与否是个难题。杀不得也放不得。幸运的是,徐达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避免与元顺帝正面交锋。他两次制造机会放走了元顺帝。\p>第一次是在攻克元大都时,徐达的大军停扎在河北通州,呆了整整七天。这期间,元顺帝似乎察觉到了徐达的意图悄然离去。之后徐达大军才顺利抵达皇城。\第二次发生在开平,明军包围了开平却又故意留下一个缺口让元顺帝趁机逃脱。\p>副将常遇春对徐达的做法感到不解和愤怒,于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知了朱元璋。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也持同样的态度。徐达的担忧与朱元璋的担忧不谋而合。这位新任明太祖也并不希望与前朝统治者遭遇尴尬局面。\p>徐达之所以敢于放走元顺帝是因为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许。他知道如果不放走元顺帝可能会带来麻烦甚至危机生命。作为一位深谋远虑的将领他必须为大局考虑并做出明智的选择。\p>徐达的智慧和勇气令人钦佩他成功避免了新与旧的碰撞实现了朝代的平稳过渡为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他的事迹将永载史册成为后世子孙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