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汉还在佛教中代表了什么?有着怎样的地位
关于阿罗汉的奥妙与境界
说到北传所指的阿罗汉,首先便是那四果阿罗汉。此等境界已经断除了六道众生所特有的见思烦恼,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进入了四圣法界。他们不再受分段生死之苦,被誉为圣者。在南传中,菩萨是凡夫,而阿罗汉的果位虽次于菩萨,但其在协助佛和菩萨普渡众生的任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汉传佛教中常塑造的十六罗汉、十八罗汉或五百罗汉像,都是对他们的崇高地位的赞誉。
阿罗汉的另一层含义指的是大阿罗汉,他们的实际位阶为十地菩萨中的第十地——大乘法云地菩萨。他们的修行境界仅次于圆满佛果与等觉菩萨。他们不仅入了一真法界,见性光明,而且断除了六道所有的见思烦恼以及四圣法界中的尘沙烦恼。仅剩下的四十二品无明也只剩下两品未破。据北传的观点,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实际上都是这种境界的大阿罗汉。
梵语中的阿罗汉意译为无学,这代表着从比丘的修行阶段毕业,所学圆满。无论是南传佛教还是原始佛教,阿罗汉都是依照正法修行而达到涅槃的圣者。他们离贪断爱,不再受名、色、识三者的纠缠,生生世世的因缘也烟消云散。
阿罗汉还有三义。在应供佛的十种称号中,“应供”的梵语即指阿罗汉。阿罗汉福慧双全,是众生的福田,供养他们可以修福。他们不仅能教导众生如何修福、修慧、断烦恼,还能断除烦恼的“杀贼”。而“无生”则意味着他们已经超越了三界。修行者若能断除“五顺上分结”,即可证入阿罗汉果。证得此果的圣者会感到“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并且自觉不受后有的困扰。
面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时,阿罗汉的内心恒常不动,他们不被苦乐所困,保持舍心,住在正念正智之中。一切外境都无法妨碍他们的心解脱和慧解脱。他们得三明六通,成为众生的榜样和指引。他们的存在和教导,如同明灯照亮众生的道路,引领他们走向解脱和觉悟。
历史故事
- 阿罗汉还在佛教中代表了什么?有着怎样的地位
- 秦朝灭亡后各国纷纷复国 为什么没有一个秦人复
- 考古发现孙悟空墓 孙悟空真的存在于古代
- 明朝末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藩王宗亲?
- 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是什么意思?古人有多
- 曹操都舍得给关羽封侯 刘备为何始终没有给关羽
- 多尔衮不争皇位辅佐福临,他为什么这样做?
- 李陵率五千步兵大战匈奴八万骑兵,最后结果如
- 一向雄才大略的曹操,为何到死也没除掉司马懿
- 隋文帝取代北周的时候没人反对吗?
- 高览是袁绍手下的名将,为何名气却不高呢?
- 清朝大臣面见皇帝,拍袖子代表了什么?他们为
- 韩令坤是赵匡胤的发小 为什么后来会被免去权力
- 古代皇妃为什么那么丑 觉得难看是因为照片是晚
- 古代佛国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帝和大臣是和尚,皇后
- 历史上第一个弑帝篡位的皇帝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