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敢顶撞天子?历史上的白居易如何为我们揭晓答案
典型文人白居易,虽在政治领域建树不多,但有着丰富的故事与历史价值。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位文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行动。
白居易在政治上可谓历经坎坷。前期的他,意气风发,锐意进取,但因性格直率,敢于直言皇帝的过失,屡屡遭受打击。据史书记载,“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白居易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这样的秉性在封建官场中难以长久立足。纵有凌云之志,也难逃现实的残酷。他的政治智慧相对欠缺,或许应该学学李泌等官场高手,提高情商,避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命运。
晚年的白居易,政治生涯乏善可陈,简直就像一尊“政治遗佛”。生活中的挫折让他失去了前期的锐气,变得消极厌世。现实中的碰壁让他不仅不再续前缘,甚至做出了逼死歌女的荒唐事。打击之大可想而知。他转而与诗友饮酒唱和,蓄雏妓歌舞升平,诗歌中闲适诗和感伤诗过多,失去了前期讽刺诗的锐气和进取。
在外任地方官时,白居易在经济上却有所建树。他疏浚六井,解决民众饮水问题;筑长堤蓄水灌田;还写下科普文章教当地人蓄水分洪,使人民免受旱灾之苦。这些事迹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白堤”的美名。他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要合为时而著,歌诗要合为事而作。这一运动由他与元稹等共同发起,旨在以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体现现实主义精神。除了他们之外,李绅、张籍等也是这一运动的重要作家。
作为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白居易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贡献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晚唐的皮日休、罗隐以及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等文学巨匠都受到他的启迪和影响。他晚年归趋佛老、效法思想和生活态度的闲适诗更因与后世文人心理吻合而影响深远。白居易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丰富的故事性,让我们对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