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国:周朝时期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姓诸

历史趣闻 2025-03-22 04:26www.dkct.cn历史人物

顿国:西周至春秋的淮水中上游小国

顿国,是周武王灭商后,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侯国之一。这个小国,子爵封号,又被称为顿子国。它的初始都城,伫立在河南商水县的顿国故城。随着历史的演进,它被陈国迫迁南移,新的都城号称南顿,具体位置在今河南项城南顿镇。顿国与陈国、项国、沈国等相邻,在春秋时期的纷争中,它最终走向了灭亡。

这个国家的存在,从公元前1122年开始,历经了西周的稳定时期到春秋早期。自春秋中期起,顿国在陈、楚、鲁、宋、晋等大国争霸中原的激烈竞争中艰难生存。尽管历经风雨,但顿国仍持续了626年,直至公元前496年被强大的楚国所灭。顿国的存亡兴衰,无疑是西周至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了当时的历史状况。

地理位置上,淮水中上游地区自古便是民族杂居之地。为了震慑商民旧族,周王朝在此地分封了诸多小国,顿国便是其中之一。这些诸侯小国的面积都不大,顿国的封地面积大约只有二百五十平方里。关于顿国的具体位置,《春秋大事年表》给出了明确的指示,而清代的顾栋高则进一步详细描述了顿国的初封地和迁居地。

顿国故城,作为这个诸侯国的都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发现的顿国故城城址呈现正方形,城墙用夯土筑成,面积达25万平方米。故城内出土了西周、春秋时期的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具,还有楚国的流行货币蚁鼻钱等。这些发现证实了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附近方圆地区为顿国的疆域范围。

而南顿古城则是顿国迁都后的都邑,位于项城市南顿镇。这座古城在考古调查中显示出其雄伟壮观的一面,其面积比顿国故城大一倍。楚人在修建此城时显然注重了防御功能,这在故城的建筑规制中得到了体现。

顿国虽小,却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故城遗迹都为我们揭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