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既然已经当上了皇帝 为什么还要将李隆基接
为何接回唐玄宗李隆基,是唐肃宗李亨心中的难题?下面跟随风趣网小编的步伐,一起探寻其中的奥秘。
马嵬坡事变后,父子分道扬镳,一个因惊吓过度远赴成都避难,另一个则在灵武称帝,率领士兵收复失地。当东西二京收复之际,唐肃宗李亨接连给父亲李隆基送去两封信,盼望他回归长安。这一行动的背后,蕴含着三大深远意图。
首先是关于名正言顺的问题。唐肃宗在灵武称帝,虽然事后得到了唐玄宗的认可,但天下百姓知晓此事的并不多。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唐肃宗仍是以皇子身份自立为帝,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如履薄冰。孔子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若唐玄宗能光明正大禅位给唐肃宗,无疑能让天下百姓无话可说,更能巩固唐肃宗的统治地位,同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好名声。
其次是防止节外生枝的考虑。在成都的唐玄宗仍有一定实力,散落在各地的皇子也都有各自的力量。万一有人效仿唐肃宗称帝,那可就麻烦大了。征讨吧,刚刚经历战乱,实力不足;不征讨吧,帝国可能会分裂。更棘手的是,若唐玄宗也在成都称帝,那将是一场难以应对的危机。将唐玄宗接回京城,在自己的眼皮下生活,显然更加安全稳妥。
最后是孝道的问题。中国历代帝王都以孝道治国。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那他对君王和国家的忠诚也难以保障。在古代社会,想要出仕为官,必须被举荐为“孝廉”,孝道是首要的评价标准。即使到了隋唐时期,虽然科举制度兴起,但对孝道的重视程度并未减少,仍是考察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准。唐肃宗把李隆基迎回长安,哪怕只是安排在简朴的甘露殿,也能为自己赢得孝顺的好名声。
唐肃宗李亨接回唐玄宗李隆基的决策可谓一石三鸟:既能让自己的皇位名正言顺,防止内部纷争,又能展现自己的孝心,赢得百姓的认同和尊重。这一决策不仅展现了唐肃宗的智谋和远见,更突显了古代帝王治国理政的深厚底蕴。
历史故事
- 李亨既然已经当上了皇帝 为什么还要将李隆基接
- 尉迟恭为什么十六年时间里闭门不出 简单来说还
- 昆阳之战真的有陨石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传
- 什么是巾栉?最早出现在何时?
- 孙权大败曹操后,他是如何处置降魏派的人的?
- 同为张家名将,张辽和张郃是什么关系?
- 五虎将之后,蜀汉还有哪些可堪重用的大将呢?
- 姜维北伐先后进行了十一次 姜维最远打到什么地
- 此人本可以力保蜀汉不亡,为何被刘禅拒绝?
- 唐玄宗为什么不立杨玉环为皇后?背后有啥原因
- 宋仁宗:唯一被扇过耳光的皇帝?
- 黄歇才华出众解决国家危难,成为一代股肱
- 朱元璋为难寺庙和尚 主持八个字却救了寺庙和尚
- 曹丕与曹植相比 谁更加合适做接班人呢
-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说的主人公到底是
- 魏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对近代的影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