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人是如何相亲 真是父母之名,媒妁之言吗
对于未曾了解古人相亲方式的读者,下面让我这个风趣网小编来带大家走进那个充满传统色彩的时代,探寻古代相亲的种种细节。
如今,电视上的相亲节目火热异常,一人面对众多追求者的品头论足,或是大胆表白,或是惊人言语,让人不禁感慨现代相亲方式的独特魅力。回溯到我们古老的华夏大地,相亲的方式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
在古代,婚姻对于年轻男女而言,并非如现代这般可以自由选择的。一切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那时,相亲这一环节并不被注重,洞房之前,男女双方是不能见面的。
追溯至宋代以前,依照古礼,婚姻嫁娶的过程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环节,被称为六礼。到了宋代,这一过程有所简化,减为纳采、纳征、亲迎三项。尽管婚礼程序变得简洁,但相亲这一环节仍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但这并不意味着宋代没有相亲这一环节。据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相亲时,男方的亲人或母亲会作为代表前往女方家。若对女方满意,便会把一支钗子插在女方头上,以示同意。若男方代表不中意,则会留下一些绸缎,表示亲事告吹。由此可见,在古代的婚姻中,男方的自主选择权较大,至少男方代表可以看到女方的容貌。女方在结婚前却根本无法与男方见面,这无疑增加了误嫁的风险。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则为我们描绘了另一幅相亲的画面。书中写道:“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或借园圃,或湖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在这一环节中,男女双方在酒桌上觥筹交错,而一切又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那个时代,性格、习惯、才能和爱好并不被重视,更重要的是家族的利益和父母的意愿。
古代的相亲方式虽然与现代大相径庭,但都是对婚姻的一种尊重和期待。在那个时代,相亲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对婚姻生活的美好寄托和期待。
历史故事
- 揭秘古人是如何相亲 真是父母之名,媒妁之言吗
- 程昱早就识破火烧赤壁的阴谋,为何曹操还是大
- 清朝皇帝用膳时,每个菜只能尝三口吗?
- 如果刑道荣没被赵云刺死,刘备会把他收入阵营
- 武则天怎么用一个月时间扳倒太子李显的?
- 历史上唐僧的徒弟和李世民的女儿有一腿 此事在
- 谈允贤: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她的一生是怎样
- 明朝官员敢对皇帝直言不讳 为什么清朝官员却是
- 马超当时率领着挺多兵马投奔刘备,为何得不到
- 古代碎银子到底有多值钱 为何丢下碎银子付账就
- 刘备白帝城托孤,为何会单独召见赵云呢?
- 李自成推翻明朝统治 李自成最后为什么没有统一
- 古代诗人热衷于咏月,月亮对他们来说是何含义
- 周公旦有哪些功绩?他的历史评价如何呢?
- 分封制有很大的弊端,为何汉朝还推行郡国制?
- 武则天晚年虽沉迷男色但并不傻,她发明的一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