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重兵在手为什么没有造反呢 他是怎么想的
深握重兵在手,蒙恬却选择束手就擒而非造反,这其中有几个深层次的考量。
蒙恬自知蒙冤受连坐之罪。他知道自己的弟弟蒙毅犯了某种未知的罪状,因此自己也受到了牵连。蒙恬在接到秦始皇的命令时,内心充满了困惑和疑虑。毕竟,作为最受秦始皇宠信的人之一,他深知秦始皇的冷酷无情,因此他极有可能认为蒙毅犯下了严重的罪行。在思考过程中,蒙恬引用了周公旦和周成王的故事,希望能以功赎罪。这一切都显示出他对自己的罪名的认知和承认。
扶苏的懦弱自杀为蒙恬树立了一个沉重的标杆。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在接到自杀的命令时选择了顺从。这种表现无疑给蒙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蒙恬在面对同样的困境时,难免会受到扶苏行为的启发和影响。
秦始皇的残暴无仁以及杀功臣的传统也深深影响了蒙恬的决定。在秦国崛起的过程中,许多立下赫赫战功的人最终却被秦始皇所杀。蒙恬深知自己也有同样的命运,他的功劳之大足以让他陷入同样的命运。他选择了顺从而非反抗。
蒙恬的愚忠思想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牢记祖先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这种思想使他选择了死守道义而不是背叛。家庭的教育对蒙恬的影响是深远的。
蒙恬深受天命思想的影响。他认为自己的命运是由上天控制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数。这种思想使他选择了束手就擒而不是反抗。他甚至在说服自己时引用了天命思想,认为是自己修建长城挖断了地脉的原因导致的命运转折。在这样的宿命观下,反抗似乎变得毫无意义。
蒙恬之所以选择束手就擒而非造反,是因为他在面临困境时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的结果。从自知蒙冤受连坐之罪、扶苏的懦弱自杀、秦始皇的残暴无仁以及杀功臣的传统、愚忠思想以及天命思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他最终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这一切都显示出蒙恬的复杂内心世界和深层次的思考过程。
历史故事
- 蒙恬重兵在手为什么没有造反呢 他是怎么想的
- 刘秀是如何在昆阳之战中击溃百万大军的?
- 被嫂子嫌弃的刘邦称帝后,如何对待大哥一家的
- 澶渊之盟是什么内容?北宋具有哪些损失呢?
- 古代日本后宫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想活下去就等
- 关羽请求支援,为何会遭到刘封的拒绝呢?
- 刘彻去世前下了那两道圣旨?他有什么特殊用意
- 古代御厨每天都给皇帝做饭,万一他们下毒该怎
-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实力有多强?
- 刘备如果统一天下,为什么一定会杀马超呢?
- 王朝更替有什么规律吗?各个朝代衰落的原因是
- 刘备称帝得以顺利进行的三个人是谁 为什么不是
- 春秋时期楚国,为什么会是第一个称王的国家?
- 古代女子绝对不能让外人看见的私物 最后一个竟
- 郝昭如何靠着几千兵马抵挡诸葛亮的呢?
- 赵匡胤墓撂在麦田无人问津 如今墓地凄凉破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