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继承人的选定,历来都是每个朝代无法回避又极其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当,往往引发血光之灾。有的太子,为了皇位,不惜手足相残,甚至弑父登基。在皇权交替的关键时刻,武后的心境尤为复杂。
武则天,这位女中豪杰,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纠结。她本能地想回避这一问题,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的挑战。她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呼唤,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子嗣。其中,武三思也曾是她考虑过的人选,但他欠缺必要的智慧和头脑,使得武后在继承人选择上犹豫不决。
武则天也曾考虑过自己的儿子李显。但她担心李显上台后会清算旧账,毕竟她已经占据了李家的天下十几年,心中难免有所顾虑。在这举棋不定的关键时刻,她需要一位智者来为她指点迷津。于是,她派人将狄仁杰请进了宫中。
狄仁杰与武则天的对话,犹如一场智慧的较量。狄仁杰用简洁而深刻的话语阐述了亲情的本质和传统的力量:“一、儿子身上流的是母亲的血,侄子身上流的是别人的血,侄子亲,还是儿子亲?二、在祭奠祖先的时候,都是祭祀自己的父母,可没有谁会祭祀自己的姑姑。”这两句话,犹如醍醐灌顶,使武则天瞬间领悟。
武则天听后豁然开朗,心中已有决断。她召回了自己的儿子李显,立为太子。这一决定,既体现了她对亲情的重视,也顾及了传统的力量。在她的心中,李显不仅是她的儿子,更是皇室的血脉,能够维护皇室的稳定和传统。这一决策,也标志着武则天在治国理念上的一次重要转变,她开始更加重视家族和传统的力量,这也为后来的治国理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