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一生中最阴险的一招——与关羽和亲!

历史趣闻 2025-03-25 04:29www.dkct.cn历史人物

御笔“威震华夏”的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襄樊之战中擒斩敌将,威震华夏。彼时,他仿佛站在了人生的巅峰,克复中原的壮志似乎指日可待。在这强大的攻势下,对方竟考虑迁都以避其锋芒。而孙权,为了改善与关羽的关系,提出了和亲的提议。这看似服软的举动,实则暗藏杀机。

面对孙权的和亲提议,关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是一位重情重义的英雄,对于国史君来说,让我们替古人操心,看看关羽都有哪些选择。

第一,答应和亲。关羽在蜀国的地位崇高,他有权利答应和亲的提议。但问题在于,他是二哥而非大哥,如果他此时选择与孙权和亲,大哥刘备会如何看待呢?这恐怕会有通敌卖国的嫌疑。

第二,请示大哥。友邦请求和亲之事,本应该向大哥请示。但关羽心知肚明,自己的强势地位让这次和亲更像是一场拉拢而非真心示好。若此时向刘备请示,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猜忌和误解。

第三,直接拒绝。经过深思熟虑,关羽决定以真性情示人。他知道孙家的计谋和花招,也清楚江东孙家历来有说话不算数的前科。从亲家翻脸攻打刘备到非法拘留嫂子和欲骗回侄女,关羽对孙家的行为深感愤怒和担忧。他选择了直接拒绝孙权的和亲提议。

其实,诸葛瑾提出和亲之策时,已经猜到了关羽可能会拒绝。当时江东集团已断定吴、蜀之间将有冲突。诸葛瑾对孙权说:“凡征战有名,则人心顺矣。”似乎暗示了和亲策略的真实目的——关羽必定会拒绝,吴国也就有了先发制人的理由。关羽拒绝孙权的和亲并非出于傲慢,而是出于无奈和现实的考量。他必须拒绝,因为除了拒绝,他别无选择。他的决定不仅体现了他的真性情和坚定立场,也反映了当时复杂多变的形势和关系背后的微妙变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