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和范雎结怨后,秦昭襄王为何选择除掉白起

历史趣闻 2025-03-25 05:41www.dkct.cn历史人物

在秦国的权力漩涡中,一场关乎两国命运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为何秦昭襄王最终选择在白起与范雎之间舍弃战神白起呢?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风趣网的脚步,一起探寻这段历史的背后故事。

在秦国与赵国、韩国的战争中,白起如同天降神兵,屡次大败敌军,尤其是长平之战,更是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范雎,作为秦国历史上的杰出文臣,其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为秦国蚕食六国疆域立下汗马功劳。在秦昭襄王心中,范雎的地位举足轻重,可与姜太公等伟人相提并论。

当白起与范雎结怨后,秦国的权力天平开始发生微妙的倾斜。白起因错过进攻赵国的机会而在邯郸之战中表现出消极态度,甚至背后讥讽秦昭襄王的决策。当秦昭襄王再次命令白起出征时,白起以病重为由拒绝。这一系列举动,让秦昭襄王心生不满。

与此范雎的挑拨离间无疑加剧了白起与秦昭襄王之间的矛盾。经范雎请求,秦昭襄王仍催促白起出兵。白起拖延甚至抗命的行为,让秦昭襄王忍无可忍。在范雎的进一步影响下,秦昭襄王开始怀疑白起的忠诚,认为他有谋反之心。毕竟,白起的威望极高,如果他真的率领秦军将士谋反,秦昭襄王可能会难以抵挡。

除此之外,白起功高震主也是秦昭襄王决定除掉他的原因之一。范雎虽为文臣,没有掌握兵权,威胁相对较小。而白起作为武将,其威胁显然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两害相权取其轻”,白起最终被赐死。

在白起与范雎的较量中,秦昭襄王之所以选择除掉白起而非范雎,既是因为白起的抗命行为和他功高震主的现实情况,也是因为范雎的挑拨离间加剧了矛盾。这一过程既体现了权力的残酷性,也反映了古代帝王对权力控制的深深忧虑。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