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会为什么要除掉关羽的后人呢?

历史趣闻 2025-03-26 16:38www.dkct.cn历史人物

重温《三国志》,细读南朝史学家裴松之对《三国志·传》的注解:“子会,随钟、邓伐蜀,蜀破,尽灭家。”这短短的几个字,揭示了一个悲壮的故事。

这个故事要从公元219年说起。当时,蜀国大将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威震天下,杀得曹魏军队丢盔弃甲,连曹魏大将庞德也被擒获。庞德原是马腾手下大将,因战功显赫,被曹操拜为立义将军,封为关门亭侯。

庞德的骁勇善战让他在军中名声大噪,但也有一些人怀疑他对曹魏有二心。庞德对此愤愤不平,誓言要为国家效力。在樊城之战中,庞德与关羽交手,引箭射伤关羽,威震三军。关羽劝降庞德,但庞德坚决拒绝,最终被关羽处死。

庞德有四个儿子,其中庞会最为勇敢,继承了父亲的风范,成为曹魏的中尉将军,封列侯。公元263年,庞会随钟会、邓艾征伐蜀国。在蜀国灭亡后,庞会找到了关羽的后代,将他们全部杀死,为自己的父亲报仇。

这个故事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关羽在战场上劝降庞德是公事公办,而庞德的拒绝投降和后来的被杀也是战争规则的一部分。庞会在四十四年后仍然对此事念念不忘,杀掉关羽的后代,实在令人费解。

“杀父之仇”在这个故事中并不成立,因为关羽和庞德之间没有私仇。关羽杀掉庞德只是职务行为。就算要报仇,也应该针对关羽本人,为何要对无辜的关羽后人下手?庞会的行为没有任何道义可言,他的行为理应受到唾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仇恨很容易让人失去理智,甚至做出违背道义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会放下仇恨,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也要记住,战争中的恩怨情仇并不应该延续到战后,更不能波及到无辜的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