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腾飞关于元朝皇帝汉化的视频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很多人都在探讨元朝皇帝的汉化程度,尤其是他们是否会说汉语这个问题。
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元朝的皇帝不重视文教,对中原文化持轻视态度。甚至出现了“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儒家在元朝的地位由此可窥见一斑。著名史学家赵翼曾评价元朝皇帝“有元一代诸君,惟知以蒙古文字为重”,“不习汉文”。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开始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
以忽必烈为例,虽然目前没有确切的资料显示他是否会说汉语,但众多证据表明他对儒家文化推崇备至。他尊崇儒家典籍,重用儒家知识分子,如杨惟中、姚枢、宋子贞等人。他不仅向他们寻求治国之道,还积极学习儒家的文化。甚至被汉族儒家知识分子赠与“儒教大宗师”的尊称,忽必烈欣然接受。
在政策推行上,忽必烈积极推广儒家文化。他在中央设立国子监,命令各路设立小学。不仅自己重视儒家文化,还积极引导太子真金接受汉化教育。
除了忽必烈,元朝还有一些皇帝也积极推崇汉族的儒家文化,比如仁宗、英宗、文宗以及惠宗。他们不仅推崇汉化,还学习汉语,并在全国范围内复行科举,史称“延祐复科”。英宗十分通晓汉族文字,只可惜他因皇室政变而过早离世,未能有更大的建树。至于惠宗皇帝,他不仅会说汉语,还会书法,工于诗词。
由此可见,元朝并非所有皇帝都不重视汉化,一些皇帝不仅推崇汉化,还会说汉语。元朝的灭亡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汉化程度的不足。实际上,元朝的兴衰与多种因素相关,汉化只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