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攻入成都后,刘禅为何没有反抗而是选择投

历史趣闻 2025-03-28 18:19www.dkct.cn历史人物

公元前263年,当魏国的钟会、邓艾两位将领率军征讨蜀国时,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钟会大军被剑阁的坚固防线阻挡,久攻不下,正准备撤军之际,邓艾却独辟蹊径,率领军队偷渡阴平,越过险峻的无人区,直扑江油、绵竹。他们斩杀蜀国大将,随后仅数千人的魏军便兵临成都城下。

此时的成都,城内兵强粮足,城防坚固,看似尚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在这关键的时刻,蜀汉后主刘禅却选择了投降。这究竟是何原因呢?或许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怂”。

回溯刘禅的个人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其性格中的软弱与依赖。他于公元207年出生,赤壁之战的烽火尚未熄灭;在刘备坐稳荆州的安稳日子里慢慢成长。公元223年,刘备去世时,刘禅年仅16岁,尚未成年。此后,蜀汉大局由诸葛亮等人把控。直到蒋琬等重臣相继离世后,刘禅才真正开始亲政。他的生活相对安稳,没有经历过父亲刘备的南征北战,也没有经历过蜀汉创业的艰辛。

在关键时刻,谯周的出现影响了刘禅的决定。这位奇葩人物不懂政治,却喜欢据经以对,常常令人无语。当刘禅面临是否投降的抉择时,谯周劝他投降魏国。他告诉刘禅,如果投降,魏国一定会厚待他们。否则,他愿意亲自去跟司马昭理论。面对这样的劝说,刘禅选择了投降。这或许是因为他的性格过于软弱与依赖,缺乏决断力。最终导致了整个蜀国的覆灭。

东晋史学家孙盛对刘禅和谯周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禅既暗主,周实驽臣。”回顾历史,我们不禁为刘禅的选择感到惋惜。或许正是他缺乏刘备的坚韧与毅力以及创业时期的艰辛经历,才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同时谯周的劝降也反映出其缺乏政治智慧与判断力。在这场历史巨变中他们二人的选择无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反思的空间。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