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中之治是唐朝最后的回光返照-

历史趣闻 2025-03-28 21:04www.dkct.cn历史人物

“大中之治”,是晚唐时期的一抹灿烂的晚霞,在中唐以来社会问题的重重困扰之下,唐宣宗以其卓越的治理才能,使得衰败的朝政展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历史上,对唐宣宗的评价极高。

曾经,唐宣宗被误认为是智障人士,他在武宗在位期间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才能,生怕因一丝疑迹被武宗发现而被杀。但会昌六年春天,武宗病危,朝野人心惶惶之际,光王李忱在宦官仇公武等人的拥戴下,回到了长安。这个命运多舛的光王,终于登上了帝位。

新君李忱即位后,展现出一系列果断的政治手段,开始全面清算会昌政治,将武宗所建立的一切彻底推翻。他首当其冲地清算党争之徒,对武宗一朝的代表人物李德裕及其党人进行打击。

后人将大中时代誉为“小贞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唐宣宗李忱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榜样,立志成为自律和勤政的明君。他命人将《贞观政要》书写在屏风上,每天政务之余便阅读。他还命翰林学士朗读太宗所撰的《金镜》,倾听其教诲。

李忱的勤政也体现在其他方面,如制约宦官和收复河湟。对于宦官问题,虽然李忱未能完全剪除宦官势力,但在他的威慑下,宦官集团始终较为收敛,不敢兴风作浪。而在收复河湟方面,李忱在位期间取得了巨大的历史功绩。河湟地区在吐蕃手中沦陷近一百年后,被张义潮等平民英雄收复,最终回归大唐版图。

尽管“大中之治”在一定程度上止住了大唐王朝衰亡之势,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其历史宿命。在这个时期,大唐帝国虽然称不上太平盛世,但相对安定的小康之局在混乱的中晚唐历史上已是难能可贵。正如史料《唐鉴》所言:“百吏奉法,政治不扰,海内安靖几十五年。”这一时期可谓是大唐帝国晚年的辉煌时刻。

上一篇:比中国还恨日本的国家,全民都抗日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