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文化出现于什么时候?其发现有何意义?
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它以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为名,展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灿烂文明。这种文化主要分布在中国鄂中南至川东的地区,其辐射范围南抵洞庭湖北岸,北达汉水中游沿岸。它的年代约为公元前4年至前3300年,是长江中游地区以红陶为主,并含有彩陶的一种独特文化遗存。
巫山县的大溪遗址,作为中国大溪文化的最早发现地,也是其命名之地,见证了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萌芽的历史变迁。这座遗址,位于壮丽的三峡库区之中,是我们追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窗口。
大溪文化在地域上可以初步分为两大类型。以长江沿岸的鄂西川东地区为例,包括大溪、红花套、关庙山等地的遗存,可称为大溪类型。这一地区的陶器特色在于多夹炭陶,夹砂陶比例较小,白陶稀少。常见的器形有圈足盘、陶簋,以及典型的彩陶筒形瓶等,圈足上则盛行各种成组的戳印纹。
大溪文化以鲜明的时间脉络和丰富的陶器特点,可以被划分为三期。早期以夹炭红陶为主,戳印纹简单、细小,彩陶极少。中期则戳印纹发达,彩陶兴盛,各类陶器形态丰富。到了晚期,泥质陶占主导地位,灰陶和黑陶数量增多,呈现出新的陶器形态。
大溪遗址位于长江瞿塘峡南侧,曾经于1959年和1975年进行过三次发掘。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西陵峡也发现了多处同类遗址。到了70年代初期,这类遗存开始被普遍称为大溪文化。除了大溪遗址外,还有湖北宜都红花套、枝江关庙山、江陵毛家山等十多处重要遗址(关庙山遗址、三元宫遗址等),共同见证了大溪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大溪文化不仅是长江中游地区的一种重要文化遗存,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体现。它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史前文明的丰富内涵和复杂演变,也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历史故事
- 大溪文化出现于什么时候?其发现有何意义?
- 古代为什么要交换质子 人质的下场又是什么样的
- 孔孟也曾离过婚?孟子理由最奇葩
- 上朝的礼仪是谁制定的?叔孙通还做了哪些事?
- 秦国三大名相才智卓绝,结局却十分凄惨
- 宋朝经济发展最繁荣除了大势所趋 更多的是统治
- 他战功赫赫却被皇帝处死,直接加速了明朝的灭
- 西辽是怎么维持数百年的 他们的实力如何
- 夏侯玄和夏侯霸俩人的命运为何差距极大呢?
- 原来我们熟知的这三位大将竟然都是杜撰的,历史
- 南朝宋的荒唐皇帝,把几个妹妹全纳为妃子
- 历史上苏三娘是什么人-她最后是什么结局?
- 曹操子孙还多次亲征,为何刘禅从不亲征?
- 曾多次想要南迁的朱由检,为什么放弃移驾南京
- 曹操那么喜欢三儿子曹植 曹操最后为什么将皇位
- 孙权比司马懿死的还要晚 为什么统一三国的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