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总督和两江总督谁的话语权更大?哪个更厉

历史趣闻 2025-04-03 10:19www.dkct.cn历史人物

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衙门从山东济宁迁移至江苏淮阴的清江。这一变动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地理变迁问题:黄河。

黄河,这条古老的河流,在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改道。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黄河开始夺淮入海,改变了其原有的流向。至清五年(1855年),黄河又回归至山东入渤海。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黄河治理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朝廷。

在咸丰帝之前的时期,黄河治理主要经由两江总督负责,因为黄河是经由两江总督辖区入海的。这就引发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两江辖区内,两江总督与河道总督谁的权力更大?

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官方定级显示,两江总督的级别高于河道总督。但值得注意的是,河道总督在专业技能上更具优势,可以视为专业人士。比如著名的河道总督靳辅,就是一位著名的治水专家。相比之下,两江总督在黄河事务上更多的是外行。让两江总督去管理黄河事务,有时还不如找一个专业人士来负责。

在嘉庆朝时期,这个问题得到了皇帝的重视。嘉庆帝清晰地界定了南河总督和两江总督的职权范围,明确了河务主要由南河总督负责,而两江总督只是“兼管”。这样一来,南河总督可以更加专注于河工事务,而不必受到外行的干扰。

清朝后期,随着朝廷的衰落,河务的管理也几乎陷入了瘫痪。南河总督开始偷懒,而两江总督则主动接手河工事务,这可能是出于对自身仕途的考虑。这一时期的河务管理混乱,直到咸丰五年黄河北徙后,南河总督几乎无事可做,最终于1861年被撤销。而两江总督也因为管不到黄河事务,得以落得个清闲。

这段历史反映了清朝河务管理的复杂性和困境。在权力的划分、专业的需求以及朝廷的衰落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河务管理经历了多次变动和调整。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的一次考验,也是对现代公共管理的一次启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