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那些曹魏大臣呢?
在风云变幻的正始十年(249年),大将军曹爽及其同党陪同魏帝前往高平陵祭拜,却在这一时刻,司马懿趁势发动政变,一举控制了京都洛阳。他迅速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夷灭三族,自此,曹魏的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这一事件被历史记载为“高平陵之变”。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政变中,曹魏的四位重量级人物并未能压制司马懿的行动。他们分别是当时的皇帝曹芳、大将军曹爽、大司农桓范以及太尉王凌。
面对司马懿的政变,皇帝曹芳并未能发挥关键作用。虽然曹芳在曹爽手中,掌握着道德制高点,如果他下诏宣布司马懿为叛逆,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司马懿必将陷入困境。曹芳却无动于衷,毫无作为,使得曹爽失去了一张重要的王牌。
大将军曹爽身为掌握兵权的人物,本应是抵抗司马懿的关键力量。他贪图享乐,放弃了抵抗,向司马懿投降请罪。他幻想交出兵权后能够保全富贵,却落得被司马懿诛杀、灭三族的下场。
第三位是大司农桓范。桓范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带着大司农印逃出京城向曹爽报信,并为其出谋划策。桓范被誉为“智囊”,连司马懿也对他忌惮三分。他建议曹爽带着皇帝驾幸,以天子的名义号召天下兵马勤王,讨伐司马懿。曹爽并未听从他的建议,最终选择了投降。桓范因此痛心疾首,感叹队友如猪。
最后一位是太尉王凌。他是司徒的侄子,不满司马懿的专权,准备立楚王曹彪为皇帝并起兵讨伐司马懿。他的计划很快泄露,被司马懿击败,王凌服毒自尽。司马懿还诛灭了王凌的三族。
由此可见,司马懿是个老谋深算的人物。他看准了时机,一击致命。这四位重量级人物,包括皇帝在内,都没有能够镇住他。他的厉害之处在后期也许只有一人能够压制。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司马懿凭借深谋远虑和精准的判断,成功夺取了曹魏的政权。
历史故事
-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那些曹魏大臣呢?
- 关羽死的地方离益州只有20里,为什么刘备不出兵
- 扈三娘为何不提全家被灭门之事,直接投靠了梁
- 晋国称霸春秋时代,为何会因为君权衰落而分裂
- 史上下场结局最惨的妃子,死后被煮成一锅粥
- 古代建围墙的时候 古人为什么不把整个城池围起
- 真小人与伪君子 曹操和刘备谁负谁更多一些?
- 辽朝: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
- 被西北各民族纷纷示好的董卓,为何称他为乱臣
- 汉武帝为什么一定要钩弋夫人死?
- 典韦死后许褚担任护卫长,他的武艺如何呢?
- 隋末的农民起义开始于什么时候?第一个揭竿起
- 白帐汗国:金帐汗国的一部分,由拔都的兄弟斡
- 张世平和苏双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他们会死于战乱
- 古人写字为什么是竖着从右往左写 他们是怕袖子
- 夷陵之战后刘备选择留在白帝城是正确的选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