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任内阁首辅:周延儒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趣闻 2025-04-04 07:29www.dkct.cn历史人物

在动荡的十六年(1643年),清军如狼似虎,攻入内地,一路烧杀抢掠,直逼山东及京畿地区。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朝廷任命首辅周延儒为督师,期望他能挡住清军的铁蹄。面对强大的清军,周延儒并未展现应有的勇气与智慧。他畏惧清军,不敢正面迎战,只敢龟缩在军营之中,让清军轻易出关休养生息。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清军因不适应气候而选择暂时撤退。周延儒得知消息后,却谎报军情,声称自己大获全胜。这一消息让崇祯皇帝大为欢喜,封他为太师。朝野上下对此心知肚明,有人作诗讽刺周延儒:“敌畏炎熇归思催,黄金红粉尽驼回。”言官们也纷纷上书,指责周延儒纵容敌军逃跑,虚报战功。

五月间,周延儒的丑陋行径再次被揭露。郝綗上书弹劾周延儒的学生吴昌时以及周仲琏等人,指控他们行贿、贪污、不守国法。表面上是参奏吴昌时等人,实际上矛头直指周延儒。朝廷御史们也纷纷要求严惩周延儒及其党羽。

七月,崇祯皇帝忍无可忍,召见山东兵备和山东总督当面质询。山东兵备揭露了山东总督纵容部下烧杀抢掠、危害百姓的罪行,并指出这一切背后都有周延儒的影子。周延儒结党营私、徇私舞弊、制造冤狱、收买官员、吹嘘自身功劳。那些想要升迁的官员,必须先向周延儒的董廷献行贿。

崇祯皇帝闻讯大怒,立即下令逮捕董廷献及山东总督亲自审问。山东总督试图辩解,但人证物证确凿,最终被处死。周延儒的罪行终于被揭露,受到崇祯皇帝的制裁。这一切引发了政局的动荡,而上述事件只是这一切的冰山一角。

周延儒的堕落与背叛,不仅令崇祯皇帝失望透顶,也让朝野上下为之震惊。他的虚报战功、结党营私的行径,最终导致了他的覆灭。这一事件也揭示了当时朝廷的黑暗面,引发了人们对朝廷政治的思考与反思。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