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有哪些?民族知识介绍,56个民族的来历
未解之谜 2023-04-02 02:26www.dkct.cn世界未解之谜
56个民族有哪些:
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音素)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音护)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音握)尔族、仫(音目)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鲜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五十六个民族知识介绍:
一、汉族
汉族,全称大汉民族。
原名华夏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
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截止2009年,汉族人口约为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
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
除中国两岸三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北美洲和西欧也有较多分布。
汉族民族服饰为汉服。
二、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的先民是属古代百越族群,与西瓯、骆越有血缘递承关系,是岭南的土著民族。
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
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壮族先民古骆越人曾创造过真正的文字,古骆越文字文物广泛分布于骆越故地并且质料多种多样,发现地点多为古祭祀遗址。
百越文自秦朝书同文后已失传;古壮字为汉字边旁组合成的方块古壮字,现代壮文为拉丁壮字。
壮族传统服饰为壮服。
三、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以河北省北部最多,是辽宁省。
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回族居第三位。
满族前身为女真族,汉-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唐称“黑水靺鞨”,辽-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清朝以后,“女真”称为“满洲”,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国。
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为“大金”,史称后金。
1644年满洲人入主中原,建立中国历史上一个王朝─清朝。
清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国日后版图的基础。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
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
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四、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
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圣纪节、登霄节等。
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五、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六、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过生活的“丁零人”。
融合了汉人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节日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是用回历来计算的。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前两个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
七、土家族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贵州省以及四川省(属于重庆市)。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
大多数人通汉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
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
端阳节吃粽子。
重阳节打粑粑,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
八、彝族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彝族自称繁多,因地而异,有“诺苏”、“密撒”、“罗罗”、“撒尼”、“阿细”等。
建国后,以“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
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
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
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九、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十、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
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
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
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56个民族的来历:
我国当代的少数民族在分布、人口数量、民族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在民族的起源、形成、历史、演变方面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但由于他们都共同生活在我国广阔的国土上,都受到汉民族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在历史演变的基本特征方面,仍有许多共同之处。
每一个当代的民族都是由历史上不期的古老部族演变发展而来的,都可以追溯出自己的民族起源。不同民族的族源主要有以几种情况。
⒈绝大多数民族都是来源于在国内土生土长的古代部族,但也有少部分民族的渊源产生在我国以外的地区,根据他们移入的不同情况,又可分出几种类型。
一是迁入前就已经完成了民族的转化过程,属于已经形成的民族共同体的一部分。迁入我国后,有的仍然保持着原来民族的独立性。如朝鲜族和俄罗斯族是分别形成于朝鲜半岛上和俄罗斯境内的民族,于十八世纪开始陆续迁入我国。也有一些民族迁入我国后,在发展的过程中又融合了国内其他一些民族,重新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这些境外迁入的民族就成了新的民族的族源。如回族,就是以来自中亚和西亚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为主体而形成的。
二是从外部移入到我国境内不是已经形成的独立的民族,而是还处于民族形成前的部族或部落的联盟阶段。在我国境内逐渐演变并完成了民族的转化,形成为当代的一个少数民族。如柯尔克孜族,其族源就是唐代前苏联境内叶尼塞河上游地区被称为“黠戛斯”的人;撒拉族的先民,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在元代由中亚细亚的马尔汗经过长途跋涉到青海东部的循化地区定居下来的;乌孜别克族的先民也是很早以前就从中亚地区迁入新疆的。
⒉族源产生于国内的各民族中,多数既可找出向当代民族转化的直接族源也可追溯出最早远祖先世,而且这些最早的祖源都是一些历史非常久远的古老部族。从目前的民族起源研究来看,各民族的远源在秦代以前基本上都已存在了。如满族的最早先民肃慎人早在舜时代就活动在黑龙江流域地区。其他如高原和西北部分地区诸民族的先民西戎、氏、羌,南方各民族的远源百越及以后分化出的骆越、瓯骆,苗、瑶的先民五溪蛮,土家族的先民巴人等,都是在先秦时就活动在各地的古老部族。
各民族起源的直接族源,出现时间普遍较晚些,但多数也都在唐代以前。如蒙古族源自室韦,维吾尔族源于回纥,哈萨克族起源于突厥,藏族源于吐蕃,彝族源于乌蛮,白族源于白蛮,壮族、黎族源于俚,侗族源于僚等,分别在汉代、南北朝和隋唐时就已经存在和形成了。直接族源在唐以后才出现的民族很少,满族的渊源女真是在宋辽时期才由靺吉人的一个分支演化而来的,是各直接族源中起源最晚的一个。这说明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很久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这些古老的民族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长期的交往和渗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大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⒊作为民族起源的古代部族,与当代民族之间的渊源关系非常复杂。大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一个历史上早期的部族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最终只形成当代的一个民族。如古代的室韦与蒙古族、吐蕃与藏族、巴人与土家族等,一个祖源只与当代的一个民族有历史的延续关系。
二是一个早期的部族,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分化,最终形成了当代的多个民族。如当代的苗族、瑶族等属于苗瑶语族的各民族,最早的远祖先世都是五溪蛮;南方属于侗傣语族的壮、侗、布依、水傣、黎等民族,最早的远祖先世都与百越集团及其主要支分瓯骆和骆越有密切关系;西南地区属藏缅语族的哈尼、彝、白、纳西、拉祜等民族同属于古代的氐、羌系统;西北地区的维吾尔族和裕固族都是古代回纥演变而来的。
三是有的当代民族追溯不出一个在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的主体族源,他们一开始就是几个原始部族的混合体。如哈萨克族最早的远祖先世,就是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后四世纪期间活动在今新疆伊犁河谷和伊塞克湖周围地区的乌孙人,及更早些时候就住在这里的塞种人、月氏人;回族的起源民族虽然都信奉伊斯兰教,但却分属于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等不同的民族。
()
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音素)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音护)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音握)尔族、仫(音目)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鲜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五十六个民族知识介绍:
一、汉族
汉族,全称大汉民族。
原名华夏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
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截止2009年,汉族人口约为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
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
除中国两岸三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北美洲和西欧也有较多分布。
汉族民族服饰为汉服。
二、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的先民是属古代百越族群,与西瓯、骆越有血缘递承关系,是岭南的土著民族。
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
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壮族先民古骆越人曾创造过真正的文字,古骆越文字文物广泛分布于骆越故地并且质料多种多样,发现地点多为古祭祀遗址。
百越文自秦朝书同文后已失传;古壮字为汉字边旁组合成的方块古壮字,现代壮文为拉丁壮字。
壮族传统服饰为壮服。
三、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以河北省北部最多,是辽宁省。
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回族居第三位。
满族前身为女真族,汉-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唐称“黑水靺鞨”,辽-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清朝以后,“女真”称为“满洲”,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国。
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为“大金”,史称后金。
1644年满洲人入主中原,建立中国历史上一个王朝─清朝。
清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国日后版图的基础。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
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
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四、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
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圣纪节、登霄节等。
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五、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六、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过生活的“丁零人”。
融合了汉人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节日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是用回历来计算的。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前两个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
七、土家族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贵州省以及四川省(属于重庆市)。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
大多数人通汉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
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
端阳节吃粽子。
重阳节打粑粑,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
八、彝族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彝族自称繁多,因地而异,有“诺苏”、“密撒”、“罗罗”、“撒尼”、“阿细”等。
建国后,以“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
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
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
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九、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十、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
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
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
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56个民族的来历:
我国当代的少数民族在分布、人口数量、民族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在民族的起源、形成、历史、演变方面也都有各自的特点,但由于他们都共同生活在我国广阔的国土上,都受到汉民族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在历史演变的基本特征方面,仍有许多共同之处。
每一个当代的民族都是由历史上不期的古老部族演变发展而来的,都可以追溯出自己的民族起源。不同民族的族源主要有以几种情况。
⒈绝大多数民族都是来源于在国内土生土长的古代部族,但也有少部分民族的渊源产生在我国以外的地区,根据他们移入的不同情况,又可分出几种类型。
一是迁入前就已经完成了民族的转化过程,属于已经形成的民族共同体的一部分。迁入我国后,有的仍然保持着原来民族的独立性。如朝鲜族和俄罗斯族是分别形成于朝鲜半岛上和俄罗斯境内的民族,于十八世纪开始陆续迁入我国。也有一些民族迁入我国后,在发展的过程中又融合了国内其他一些民族,重新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这些境外迁入的民族就成了新的民族的族源。如回族,就是以来自中亚和西亚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为主体而形成的。
二是从外部移入到我国境内不是已经形成的独立的民族,而是还处于民族形成前的部族或部落的联盟阶段。在我国境内逐渐演变并完成了民族的转化,形成为当代的一个少数民族。如柯尔克孜族,其族源就是唐代前苏联境内叶尼塞河上游地区被称为“黠戛斯”的人;撒拉族的先民,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在元代由中亚细亚的马尔汗经过长途跋涉到青海东部的循化地区定居下来的;乌孜别克族的先民也是很早以前就从中亚地区迁入新疆的。
⒉族源产生于国内的各民族中,多数既可找出向当代民族转化的直接族源也可追溯出最早远祖先世,而且这些最早的祖源都是一些历史非常久远的古老部族。从目前的民族起源研究来看,各民族的远源在秦代以前基本上都已存在了。如满族的最早先民肃慎人早在舜时代就活动在黑龙江流域地区。其他如高原和西北部分地区诸民族的先民西戎、氏、羌,南方各民族的远源百越及以后分化出的骆越、瓯骆,苗、瑶的先民五溪蛮,土家族的先民巴人等,都是在先秦时就活动在各地的古老部族。
各民族起源的直接族源,出现时间普遍较晚些,但多数也都在唐代以前。如蒙古族源自室韦,维吾尔族源于回纥,哈萨克族起源于突厥,藏族源于吐蕃,彝族源于乌蛮,白族源于白蛮,壮族、黎族源于俚,侗族源于僚等,分别在汉代、南北朝和隋唐时就已经存在和形成了。直接族源在唐以后才出现的民族很少,满族的渊源女真是在宋辽时期才由靺吉人的一个分支演化而来的,是各直接族源中起源最晚的一个。这说明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很久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这些古老的民族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长期的交往和渗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大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⒊作为民族起源的古代部族,与当代民族之间的渊源关系非常复杂。大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一个历史上早期的部族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最终只形成当代的一个民族。如古代的室韦与蒙古族、吐蕃与藏族、巴人与土家族等,一个祖源只与当代的一个民族有历史的延续关系。
二是一个早期的部族,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分化,最终形成了当代的多个民族。如当代的苗族、瑶族等属于苗瑶语族的各民族,最早的远祖先世都是五溪蛮;南方属于侗傣语族的壮、侗、布依、水傣、黎等民族,最早的远祖先世都与百越集团及其主要支分瓯骆和骆越有密切关系;西南地区属藏缅语族的哈尼、彝、白、纳西、拉祜等民族同属于古代的氐、羌系统;西北地区的维吾尔族和裕固族都是古代回纥演变而来的。
三是有的当代民族追溯不出一个在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的主体族源,他们一开始就是几个原始部族的混合体。如哈萨克族最早的远祖先世,就是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后四世纪期间活动在今新疆伊犁河谷和伊塞克湖周围地区的乌孙人,及更早些时候就住在这里的塞种人、月氏人;回族的起源民族虽然都信奉伊斯兰教,但却分属于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等不同的民族。
()
·
·
·
·
·
上一篇:日记格式怎么写?日记范文
下一篇:肾阳虚吃什么药最好最有效吃什么调理,怎么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