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为什么比朝廷内部的贪腐情况轻很多呢?

历史趣闻 2025-03-20 19:07www.dkct.cn历史人物

在古代的大明王朝,翰林院作为国家最高学术机构,尽管的情况相对较少,但并非完全不存在。行贿与贪渎往往打破公平与稳定的格局,那些行贿的人,往往对道德和公平视而不见。

曾有朋友问及,古代是否有用钱贿赂成为翰林院学士的情况,类似于今天的科学院院士。对于这一问题,我尚未见过相关史料或轶闻。在古代,用钱捐官的现象多出现在轻商、抑商的时代,一些有钱但身份卑微的人通过购买功名跻身尊贵阶层。但实际上,这样的官衔往往只是名义上的,真正执掌实权的情况很少。

在隋唐至明清的时代,用钱贿赂成为翰林院学士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些通过科举考试的人,在维护科举的纯洁性方面做得非常极致。有些世家子弟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甚至对自己的显赫家世感到痛苦,因为他们认为即便考上,起点也比贫寒出身的人高,这让他们感到不公平。

也有一些丧失礼义廉耻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地位。例如明朝的万安,他聪明才智都用在投机钻营中,通过巴结明宪宗和万贵妃获得地位。万贵妃为了不让明宪宗亲近其他女人,万安便专门伺候宪宗的下体,不断找各种进贡。这种丧失尊严和道德的行为让人震惊。

还有一位名叫倪进贤的人,他巴结万安的手段同样令人不齿。倪进贤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种治疗阳痿的药,亲自熬好送给万安,甚至亲自为万安洗涤下体。这种行为完全丧失了廉耻和尊严。万安见这个人会来事,便提拔他为翰林院庶吉士。这是极其罕见的关于翰林院的丑事。

这些丧失礼义廉耻的人,是读书人的耻辱,被人们所不齿。万安和倪进贤的行为被人们私下称为“洗鸟御史”和“洗鸟相公”,成为士林中的笑柄。

在古代社会,尽管有诸如万安、倪进贤这样的败类,但大多数读书人仍然坚守道德和公平的原则,为学术和道德的发展作出贡献。他们的努力与坚守,使得大明王朝的文化和学术得以繁荣与发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